【原文】
子不语:怪、力、乱、神。
【译文】
孔子不谈论怪异,施暴逞强、以力服人,叛乱,鬼神。
【感悟】
颜渊与孔子有一段著名的对话。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晋,为仁由己,们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勿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在这段话中有一个“非礼勿言”,可以跟本章联系起来理解。孔子作为一个大政治家和大教育家,他的一言一行都作为人们的表率,所以他在言语上对自己的要求特别高。
从说话内容的方面来看,他在四个方面尽量不说。
一、不说怪异的事情。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任何事情有正常的方面,就有怪异的方面。但是从概率的上来说,正常的方面是主要的,而怪异的事情是少数,有的甚至是没法进行验证的,佛教把这种现象叫做“不可思议”。他不说这方面内容,一方面是他认为这不是主要的,另一方面可能他认为这有主观因素存在,不宜大力宣扬。
二、不说暴力方面的事情。孔子在哲学思想方面非常崇尚《易经》的思想,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同时他曾问道于老子,老子特别崇尚阴柔,认为“强梁者不得其死”,还认为“柔弱胜刚强”。实际上孔子也在生活中认识到这一点。在一文一武方面,他更重视文的方面,不太重视武(即力)的方面。
三、不说叛乱的事情。孔子的家庭观念和社会观念都特别讲究等级制度,特别反对以下犯上。所以他著《孝经》,从家庭上以孝悌为基础训练人的等级观念,然后以此层层推演,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维护社会的稳定。
四、不说鬼神的事情。孔子虽然敬重鬼神,讲究祭祀,但是却“敬鬼神而远之”,把敬鬼声也就是祭祀看作是一种教化百姓的手段,他在《易经》中就谈到了这种“神道设教”的观念,至于鬼神有没有,他倒不在乎去追究细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