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写作者会写读后感,书评,搞得很勤快,一方面总结别人的经验,一方面鼓励自己学习。看似挺好的,其实这种急切的外在反思,往往适得其反。
无论何种写作,都需要领悟其渊源,而这个过程是很漫长的。如果满足于一种感悟式的学习,不但简单化,而且是在十字路口乱选择。外在反思往往是根据某种教条来对应,看似恍然大悟,其实只是一种刻板地对应,以求心理安慰。大鸡汤小鸡汤,无不是以这种方式来满足人的外在反思需求。
茶有茶道,花有花道,剑有剑道,文学有文学道。求道之路要内在反思,这种思考要求有对象,不但有作品对象,还要理论对象,需要广泛阅读,少总结,多看多体会,少谈感想。
在不断的内在反思中把握写作的特性属性,直到其本源性的规定,具有广泛的解释力,深刻的思辨水平。没听说哪个大作家写什么读后感,也没听说过什么书评家写出什么好作品。成名的大作家写一点文学评论很常见,但和书评或者读后感是天差地别两件事。
醍醐灌顶靠不住,只是提壶将自己淋个上下湿透,并不真正解渴。
![](https://img.haomeiwen.com/i12298749/608a916020e2898b.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