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8102720/a3fb56939fa9770d.jpg)
佛教是种信仰,虔诚者为信仰而修行。
01
在佛教圣地五台山,朝山可以乘车,可以步行,虔诚者往往三步一拜。
在藏传佛教地区,三步一拜的朝山者很常见,他们用身体丈量大地拜伏数千公里,无数次重复一个动作,只为表示心中对释迦佛的尊崇。
在马明博《因为你,我在这里》这本书里,有这么一则故事。
一对八十多岁的老夫妻,相互搀扶着朝拜五台山黛螺顶,女长者在登山过程中往生了,男长者静静地为她整理衣衫。
住持闻讯赶来,这时,出现令人惊奇的一幕。那位男长者对住持双手合十,微微一笑,双腿一盘,也随之往生。
活着的相互搀扶,死去的不离不弃,如此生死相随是一种修行者的圣洁心灵。
五台山是一座神山,黛螺顶更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值得朝山者用生命去膜拜。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
02
平淡是平淡的修行,功德是功德的修行。
修行各不相同,但修行之心是相同的。
与其说是修行,不如说是“修心”。
人都是在修炼自己的内心,如明灯,如莲花,明亮而洁净,恒久而宁静。
读书是一种修行
03
书中有所未知的世界,书中有所需的精神给养,书中有灿烂的历史文化,书中有充满智慧的人生哲理。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籍铺就了一条攀登知识高峰之路。
在读书修行的路上,需要持之以恒永不懈怠。打磨心性之粗砺,感悟人生之真谛,安顿心灵,净化灵魂,达到一种人生的境界。
读书是和圣人、哲人、伟人交朋友,书籍架起了一座心灵沟通的桥梁,跨越了时空,飞越了国界,从此可以安详恬静地聆听与对话。
读书让我们变得如此温文尔雅,“腹有诗书气自华”,礼仪之邦的传统从没有改变过。
读书让我们的目光如此深远,跨越了几千年的时光,看到了我们先祖文明的足迹和勤劳的身影。
读书更让我们变得百折不挠,曾经受尽欺凌与磨难,可从来没有折弯民族的脊梁骨。
写作也是一种修行
04
在文字间徜徉,在内心中游历,是人生之体悟,也是人生之历练。
“赞天地之化育”更是一种人生追求,最可贵之处在于以自身影响别人。
子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这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愿以芝兰之香作善人之居。将自己的读书感悟与人生阅历写成文字,或教育子女,或告诫朋友。
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别人,这不失为一种大情怀,正如大乘佛教之“普渡众生”。
在写作修行的路上,注定充满艰辛,要忍得住孤独,耐得住寂寞。
在闲暇之余,在夜深人静之时,心声流淌于笔端,是心灵的自我对话,是善念的自然流露。
思想畅游在文字的海洋中,不矫揉造作,不虚情假意,完全是自己的真情实感。
写作是一种心灵的诉说,说给同道之人,以期情感共鸣,这是对写作者最好的回报。
自己的公众号已持续了四个多月,那怕是极少的阅读者,也会激励我继续写下去,“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干事同样是一种修行
05
人们往往感觉干事是为了别人,其实干事是为了自己。干事的实质是一种修行,干任何事情,只要发自内心而自觉自愿,心情就会感到畅快,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有人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办事认真一丝不苟,也许旁观者认为“傻”,拿同样的钱为什么要多付出。
这是一种内在的体验,“道不同而不相知”,追求人生的价值是内心的自我满足,更多的是精神上的追求,与金钱和地位没有太大关系。
那些世俗追名逐利之人,整天削尖利脑袋投机钻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人来到这个世界短短几十年,有多少人只是过客,如过眼云烟,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如果不留下点痕迹,岂不是白来一遭。正如雪后的一串串脚印,虽然卑微,但足以证明我们曾经来过!
干事即为修行。心无旁骛,少些私欲杂念,静下心来做些事情。
有能力的做些大事,能力不济的做些小事,成功失败自己感悟,酸甜苦辣自己体味,确也活得坦然踏实。
到了年华老去之时,回想自己的一生,也曾经干过一些有益的事情,不为无所作为虚度一生而遗憾,此生足矣!
“人在做,天在看”,干事修行也是行善积德,多做些修桥补路之事,少做些损人利己之事。
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干事修行看似平常简单,实际上关系重大,对于家庭、子女,甚至是子孙后代影响很大。
俗话讲,一世修行荫及子孙,这是有道理的,佛教称之为“福报”。干事修行做了好榜样,有了好心情,赢得好名声,“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这是一种修行的人生境界。
修行为何?
06
修行就是人生的自我肯定,是自我回答自己所提出的问题——人为什么而活着?
如果选择了平庸,就等于空耗自己的生命,正如庄子所言:“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
从娘胎生下来之后,活着就是为了等待死亡,岂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生命本身并没有意义,重要的在于生命的价值。
如果失去了价值,人的生命只是空耗资源的一种虚无,只是一种过程或过场而已,相对于漫长的人类历史,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修行就是修炼人生之过程,让这个过程有价值而不至于落入虚无。人生的价值潜力无限,只要你愿意,总会有许多有价值的事情。
可许多人往往忽略了自身的价值,甘愿自我否定和堕落,这正是我们要修行的本意。
修行并不是为了“福报”,但修行一定会得到“福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