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最近重读了薛兆丰老师的经济学课,发现了之前忽略和遗漏的一个重要章节:关于集体所有制,公有制,私有制和政府所有制之下的产量,成本,收益的各种关系。
联想到比特币的POW挖矿机制和中国ZF对数字货币的态度,今天想用见感思行这个模板来做个思考和复盘。
(二)见
薛老师用一个渔村打鱼的故事,很形象生动的说明了公有制和私有制以及集体所有制下面的打鱼的收获和不同的选择。
这几个所有制的核心区别在底下的图中。
在集体所有制的情况下,每个人船上的人都有投票的权利,决定要不要让新的人上船来。这个时候他们盯住的是平均产量,他们要再自己的收益不下降的那一点作为一个均衡点,所以他们只让三个人上船。第四个人上来他们的收益就开始下降了从8变成了7.5,他们就会拒绝第四个人上船。
而在私有制情况下,渔船的所有者船主盯得是边际收入和边际成本一栏。这时候他要确保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也就是他支付的工资,这时候无形中,他就能够使这艘渔船的经济价值发挥到最大,14条鱼。
而在全员所有制的情况下,每个人都可以上船,每个人盯住的再一次是平均收入,但是这次平均收入就是要跟他们在岸上能够打到的鱼相等,所以有八个人能够上船,等第9个人再上船就得不偿失了。
但是在政府所有制的情况下要有多少个人上船,用什么样的判断标准,政府的官员到底想要的最大化是什么?
答案是不知道。
三)感
薛老师说这几种所有制是他课程中的精华所在。认真思考后我深以为然,以前我听人家说公地悲剧,就以为一个公共的东西所属权利不够明确,就很容易出现悲催的现象。
比如珍妮所在的城市,马路边种着很多芒果树,因为这些芒果树没有主人,所以每年夏天芒果还很青涩的时候都被别人摘完了。
但经过薛老师的提醒,我发现公地原来不一定会出现悲剧。原因是在公地运用的过程中,因为分配不均等问题总会出现各种各样民间自发的组织来进行协调和管理。
比如珍妮所住的小区,最早是没有物业的,后面大家发现很不方便,于是自动组织了业主委员会请来了物业进行小区的规范管理。
四)思
如果把薛老师的这一套理论搬到币圈来对照思考,就更有意思了。
比特币这个东西横空出世时就跟渔村的那条渔船一样,那么比特币究竟要怎么分配才算是最合理的方案呢。
如果是私有制的话,那么要请多少的矿工来挖矿才能达到收益的最大化,边际成本最小化。
如果是公有制的话,每个人都可以挖矿,每个人盯住的都是那个平均收入,想看看那个付出的时间和精力的回报比会不会比自己做其他事情的收入高。
而在集体所有制的情况下,每一个挖矿的矿工都有权利决定是不是可以让新的人来参加挖矿,新的人来参加挖矿后会不会让我的收益变低了?
从目前比特币的POW机制来说,他就是公有制的改良版。虽然人人都可以买一个矿机参与进行挖矿,但是最后你能不能挖到矿跟你的算力息息相关,你能否通过挖矿赚到钱也跟币价和电费以及矿机的价值息息相关。比如最近币价跌的很,身边很多挖矿的小伙伴都抱怨不敢开机挖矿了,因为一开机就是亏钱。
五)行
最后我们开脑洞的思考一个问题,作为今天的行的记录。
曾有小伙伴问,为什么日本,韩国这些国家都大力拥抱数字货币,而中国ZF却如此排斥呢?
珍妮想套用薛老师课上的理论来回答。
政府的行为是不知道,不能预测的,因为政府的目标是多元化的,不像私人那么简单,明了,直接。而这恰恰是现实生活中政府存在的理由。政府需要做的是平衡各方的利益。
比如人民银行是国家银行,他需要赚钱,他也需要保持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它还要扶贫,还要照顾地区之间的和谐,这么多目标加起来,它到底追求哪一个呢?不知道。
同样的,在数字货币的这个事情上,政府也一直在追求一个平衡,既不能不发展区块链让中国流入落后的境地,也不能大力倡导1CO和人民币交易,毕竟风险很多,监管很难,而且去中心化这词听起来实在不好。
那么日本和韩国为什么要大力拥抱区块链和数字货币?
因为他们的国家早就高度发展,经济增长早就非常迟缓了,所以需要这些来刺激。
而我国的情况,恰恰不是如此。
(完)
感谢阅读,我是既能嘚吧嘚精彩故事,又能一本正经分析项目李珍妮,欢迎互关互助,共同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