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每次在简书上看到类似“2017年读了100本书,我推荐这几本”这样的题目底下总会有各种评论,有佩服的,也有质疑的。
很多人觉得这是标题党,文章只是为了博眼球,求关注。除非什么事都不干,不然怎么可能一年读100本书呢?以一本书250页算,100本书,几乎每天要读70页。这怎么可能呢?
如果是一年前,我也会怀有同样的质疑。我一个星期都看不了一本,更别说一年看100本了。
其实很多人有质疑,只是因为自己没有实践过或者对阅读有误解罢了。
不善阅读的人可能对阅读会有这样的误解:
1.读书必须每页都读,才算把一本书读完。
2.读一本书必须从头到尾读。
3.读一本书必须每个知识点都懂,才算读了。
2
既然我们对阅读有那么多误解,那我们应该如何去阅读呢?原尻淳一的《高效能阅读》给了我们答案。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上每天产生的信息数以万计,一不小心就会淹没在信息的洪流中。我们必须掌握阅读技巧,才不会被时代大潮远远抛在后面。
此书作者在出版这本书之前,阅读了迄今为止已经出版的100多本有关读书术的书籍,在这本《高效能阅读》书中,随处可见经过作者实证有效的和本质上能够产生共鸣的内容。
3
其中几个读书技巧个人很赞同:
1.不善阅读的人,从自己喜欢的书开始
对于不善于阅读的人,如果你想养成阅读的习惯。不要上来就拿着厚厚的《红楼梦》、《论语》之类厚重难懂的书来读。因为看不了几页你就呼呼大睡了,根本看不下去。
刚开始的时候只有看自己喜欢的书,感兴趣的书才能让你看下去。
没有什么事是一蹴而就的,凡是都有个过程,阅读也一样,只有从简单的开始,慢慢升级才会形成习惯。
2.注重以行动为中心的阅读
首先要有行动,然后为了提高行动水平而广泛阅读,进行“实证”,确定什么好、什么不好。这样一来,阅读就变得有目的,有动机。
比如你想写一篇论文,首先你得知道摘要怎么写吧,文献综述也要搞清楚吧。国内外研究你也要知道吧。这样一来为了写出一篇论文,你就会去查阅各种资料而广泛阅读。
比如关于摘要的资料、有关文献综述的资料等等。这也是刚需促进阅读,现在就要用的就会很用心地去学。这样的学习效果比以往都要好。
3.了解作者
了解作者,包括作者的生活的年代,家庭背景等有助于了解作者所写的作品。一个人的思想、生活、社会阅历等或多或少会在他的作品中体现。
可以去百度搜索或者维基百科搜索有关作者的故事,通过这些去读书,比一无所知就读,这两种情况对书的兴趣、感情是不一样的。
4.参加读书会,了解别人的观点
有时候同样阅读一本书,自己的观点很浅显,而别人的观点却很深入。
为什么呢?如果你想知道为什么别人思考的比你深入、广泛,可以去听听别人的观点。
不局限于读书会,其实现在网络上也可以看到别人的观点,比如简书,上面就有很多人写读书感悟、读书笔记。
可以时不时地去看看别人写的读书感悟,了解自己与别人有什么不同。
不仅是简书,微博、知乎、今日头条也是可以的。平台不在于多而在于你是否真的去看了。
5.速读的技巧——抓关键字
并不是所有的书都适合速读,比如诗歌类,字都认识,可字看完了意思不一定都明白。速读技巧适合商业类、工具类等书籍。
这是因为像商业类等实践性文章,任何人都能从中找到与自己的业务相关的线索。
速读的第一步就是阅读目录,通过目录对此书关键词有个大概的理解,然后构思假设,想象关键词所包含的意义。
接着快速阅读文中关键词内容,对假设进行验证。通过对比,分析自己的假设,自己的想法与作者的想法有什么不同,做好笔记。
其实阅读并不局限于这几个方法,凡是能帮助你阅读的都是好方法。
但最重要的还是行动,没有行动再好的阅读方法都只是纸上谈兵,不切实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