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教书二十四年,能力没见长,却有了一些不好的习气:
越来越倦怠,没有了激情。二十多年的从教生涯,始终没有走进语文的核心,也没有把握语文的规律,依然上不好课,依然会为一节公开课愁眉不展,呕心沥血也做不好。可是,这种状态下,却还不思进取,每天得过且过,日子被我一天天在刷视频,打游戏,乱七八糟的生活琐事占用。
没有了好奇心,学习欲望降低。原来,听说有听课学习的机会,跋山涉水,不远千里,也要赶过去,只为一次学习的机会。而现在呢?听说哪儿有机会学习,第一想法是:可以不去吗?我发觉,距离退休还有十几年的我,已经有了退休养老的的状态了,时常也感觉自己在浪费生命,但想要改变的想法,总是在脑海中闪现一下,很少落实到行动上。
不仅如此,大部分老师的想法或许和我也有同样的想法。这次参加全县的中考研讨,我们语文组一共十八人,但到场的也只有十一人。
其实,每一次出行都会让自己有很大的收获,但职业倦怠却让我们一次次封闭了打开的天地,在自己的小圈子里闭门造车,还感叹:咋就教不好书,上不好课了呢?
今天讲座的老师,是因为获得第三届省级教坛新星称号,而去了省城教书。水涨船高,在省城教育的舞台上,环境越来越好,他也在优秀环境的推动下,越来越优秀,越来越精彩。
而我们大部分人都和我一样,在自己的舒适区里越来越消极,越来越颓废,越来越走下坡路。
我知道自己的这种状态,虽然也多次下决心改变,但执行起来却举步维艰,被自己一直以来形成的惰性占了上风。
讲座的老师对文本的把握,对文本的深入挖掘,让我感觉到这才是真正的语文,这才是真正的语文老师,而我,好像与语文中间隔着十万八千里。
怎么办?我再次陷入了沉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