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再读《道德经》第三十一章 恬淡为上

再读《道德经》第三十一章 恬淡为上

作者: 方海敏 | 来源:发表于2023-06-08 04:44 被阅读0次

原文: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释义:
精兵利器,实在是个不吉祥的东西,人们都厌恶它,所以有道的人决不使用它来解决问题。有道的君子平时居处就以左边为尊贵;而在用兵打仗时便以右边为尊贵。兵器是不祥的东西,不是有道的君子所使用的东西,不到万不得已而使用它,最好淡然处之。即使打了胜仗也不要自鸣得意,如果自以为了不起,那就是把打仗杀人当成乐事。而把杀人当成乐事的人,他也决不可能得志于天下。吉庆的事情以左方为上,凶丧的事情以右方为上。打仗时,兵权小的偏将军在左边,兵权大的上将军在右边。这是说明用兵打仗要以丧礼仪式来处理。战争杀人众多,应该以悲哀的态度对待;打了胜仗,应该以丧礼的仪式来对待战死的人。

导读:
上一章着重从结果的角度来讲战争不同,这一章着重从礼仪的角度来讲战争。

在春秋战国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相互攻伐是十分普遍的。老子所处的时代,战争频繁,规模也越来越大,伤亡也极其惨重。不管战争孰胜孰败,在战争期间受危害最大的,永远是普通百姓。

所以在老子的观点中不难看出,他是反对战争的,认为兵器是不祥之物,得天者下不可倚仗战争。有道君子只有在迫不得已时才会发动战争。通过战争,通过杀人来实现目标的,君子对它应淡然处之,战胜了亦非值得骄傲的事情,要用丧葬的礼仪来对待它。这正是“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的内涵。

按照中国古代的礼仪,主居右,客居左,所以居左有谦让的意思,老子说“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可见老子主张君子在迫不得已的时候,也可以用战争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只是在获胜时不要以兵力逞强,而是要对战争中战死的人表示哀伤悲痛,并且以丧礼妥善安置死者。

“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老子认为,任何形式的战争都是迫不得已的行为。所以,当人们参与战争时,应当以一种恬淡的心境对待,即使胜利了也不要妄自尊大,如果妄自尊大,就表明自己是乐于杀人的人。对于所有乐于杀人的人而言,他们只能逞一时之强,绝对不能长久地得志于天下。

老子指出战争是不吉祥的东西,君子不会倚靠强力、通过杀人来夺取天下。他们对待战争的态度是淡然的,即使战胜了也不会骄傲自伐,反而应怀着悲伤的心情,来表示自己不得已而为之,要为在战争中死去的人而哀悼。另一方面,老子也指出战争有时也是不可避免的,得道之人也不得不采取战争来除暴御敌。但他们发动战争并非为了杀人略地,“善有果而已”。正如《尉缭子》所说:“凡兵,不攻无过之城,不杀无罪之人…”

老子的观点得到了后世众多兵法家的赞成,几乎历史上流传的每一部兵书都要求统治者既不能滥用武力,也不能荒废武力。比如被视为古代贤君的商汤、周武都是以武力而夺取的天下,但他们“以有道,伐无道”,顺应了天下民心,而被赞为千古贤君。直到现在这种思想仍然是我国军事思想的基础。比如我们提出强军梦,并不是为了恃强凌弱,也不是为了侵略干涉别国,而是为了保护自己的领土不受侵犯,维护国家的主权独立,让百姓过的幸福安康。

感悟:
这一章讲的仍是战争之道,它是上一章的继续和发挥,共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说明兵器是凶器,有道者不该使用它们。第二部分说明修道之君子,用兵若无仁德,便不能得志于天下。第三部分则强调了用兵的策略和心态,体现了仁慈之德,这是得志于天下的前提条件。

从老子的观点看出兵器是不祥之器,要尽量避免战争,进而把对兵器的看法融入到自己的哲理之中。他认为战争是有悖于大道的,为得道之人所深恶痛绝。战争是不得已才运用的手段,和平解决才是最好的方式。所以,在中国的古礼中,常常以丧礼的方式来对待胜利。

从现实中来说,为官一任,千万不可利用自己手中的一点小权利就为非作歹,飞扬跋扈,做一些背向人心的事情。要对“权利”怀有敬畏之心和“红线”思维,要用心履职尽责,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这样才能得民心、得永生。

作为一名管理者,千万不要因为“功绩”而乱折腾,也不能因为个人利益而损害他人利益,有意制造矛盾,处处与人为敌,这种做法的后果就是“自掘坟墓”、自我毁灭。

要想做一名称职的管理者,个人认为首先要有大局意识和长远意识,处处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周围人的闪光点和亮点,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让自己有好的声誉和良好口碑。其次,做事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提前谋划,周全考虑,搭好舞台,全面发挥每一个人的潜力,让每一个人都在单位都有价值感,从而获得工作的幸福感!再次,为人处世要发挥个人魅力,真诚待人,踏实做事,平和处事,即便获得再多成绩和光环也要保持低调,不骄不躁,谦逊亲和,与人为善,这样才能在单位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威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再读《道德经》第三十一章 恬淡为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dli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