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集体的囚徒:一位艺术老师的教育随笔》
2-4 对课程的错误认识(上):敲边鼓

2-4 对课程的错误认识(上):敲边鼓

作者: 格质艺术研究室 | 来源:发表于2019-01-31 12:42 被阅读14次
“服务员,请问这个舞面表演还要多久才能结束?我等不及吃了。” “不好意思,表演一共将持续九九八十一分钟,经过降生、奇遇、斗争、腾飞这四个篇章。现在正在表演的是斗争篇。只有克服千难万险,您的面才能进化为金龙面呀!”——在服务行业中,噱头与卖点的关系十分暧昧。

教育产品区别于其他服务产品最大的特殊性,即付费的客户与被服务的用户通常不是同一人。由此引发的争论便是教育行业究竟应对哪个顾客负责:家长还是学生?如果单纯把教育服务看作一个可供买卖的商品,那么家长作为实际买单的消费者无疑是教育产业的上帝。很多公司推出实惠的折扣促销、宽松的退费政策、以及各种“多快好省”的花哨承诺,便是在促成家长交费这一方面煞费苦心;而教育服务的核心内容:课程,却极少是家长择校时真正的关注点——就像不知是官方营销还是网友恶搞的“海底捞式服务”系列段子,消费者的注意力往往都放在了服务员自费给食客买生日蛋糕等“敲边鼓”的壮举上、却往往避而不谈火锅本身好不好吃的事实,舍本逐末。

然而也有人认为,火锅无非底料涮菜、味道大同小异,很难就其是否好吃给出具体评价,这才使得“敲边鼓”成为了判定优劣的重要参考。同理,对家长而言,判定课程的质量就像分辨火锅的味道一样困难:课程质量如何只有交费并体验之后才知道,而在体验前则是完全不可知的。因此以“敲边鼓”作为是否付费的参考虽然有舍本逐末之嫌,却也是消费者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所能尽的最大努力了。

这种心理的出发点没有错,但实际效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很多不道德的教育机构正是借着不可知论掩饰其课程的低劣、并借用“敲边鼓”一举获得竞争优势。无知消费者所尽的“最大努力”反而助长了错误的气焰,可谓十分讽刺——比起把选择权交给不可知的运气,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些课程的缺陷,在上课前就能够分辨出来。

相关文章

  • 2-4 对课程的错误认识(上):敲边鼓

    教育产品区别于其他服务产品最大的特殊性,即付费的客户与被服务的用户通常不是同一人。由此引发的争论便是教育行业究竟应...

  • 生命正计时89

    敲边鼓——指帮腔起哄。

  • 所谓大神言论的认知偏差

    很多时候,我们都有一个错误认识,就是觉得某个专家或者牛人说什么都是对的,盲目地跟风相信。 暖石课程其中有个观点是对...

  • 《洪水》8.11:敲边鼓

    “你看斗没得?陈五娃儿家头这两天天天有腊肉吃。” “我还没看斗。” “你好好注意哈,他天天出门来那个嘴巴都是油叽叽...

  • 铃兰早教中心外教课

    一、课程设置 Keiskei幼儿英语启蒙课程—专为2-4岁儿童设计的中英双语课程 1、课程结合丰富多彩的游戏互动,...

  • 什么是荒诞?现代人该如何对抗荒诞和虚无?

    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一部分必须摧毁的幻想和误会。这误会的根源在于人对自己的错误认识,对这世界的错误认识。 荒诞是无法...

  • 对哲学的错误认识

    一、哲学是科学。 哲学是科学化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称,是所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基础。这是我们从高中上哲学...

  • 对速读的错误认识

    错误1 :速读就是每分钟阅读几万字以上没有经过任何训练的情况下,速度慢的人每分钟大约可以阅读250 字,快的人每分...

  • 误会

    我专门到字典上查了一下,误会的含义: 误会是利用人物对客观事物的错误认识,或是人物处境、性格、气质的差异,...

  • 2-5 对课程的错误认识(下):打比方

    语言学家说“比喻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但同时还指出,比喻虽揭示了被比较双方某些方面的相似性,但二者概念毕竟存在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4 对课程的错误认识(上):敲边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dyk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