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几天,我参加的一个读书会解散了。这个团体持续了足足五年,每周会面两小时。
解散的原因很简单,成员们相继退出,或是经常不来,原先十几个人的团体,现在剩了两三个人,解散只是顺势而为。
在这五年的时间里,我们一起完成了从学生到上班族的过渡,有好几个人在这个过程中结婚了,生孩子了,换工作了……
每个人都在这里分享了自己的很多事情。
每周两个小时的自由交谈,或许比两个相爱的人分享的东西都要多。
我们曾经互相支持,互相辉映,陪伴着走过或艰难或欢乐的岁月。
我们现在还是生活在一座城市,或许以后不再见,或许见了已没有那么多话说,或许将来还会在某个场合再相逢……
我们这些原本很亲密的人,现在渐行渐远,只是因为我们现在已经成长到可以独当一面了,失去了在一起的理由。
原来,分离是成长的附属物。我们并没有想到会有这一天,但是这一天就随着我们的成长,顺其自然的到来了。
02
在儿童心理学里,我们认为婴儿在2个月之前是没有“我”的概念的,婴儿会认为世界和他是一体的。当他饿的时候,就有有奶到嘴边;他拉粑粑了,就自然会有人过来给清理。
婴儿6个月左右开始有“我”的概念的,因为他逐渐发现,乳房或是奶瓶并不是他想要马上就会有的,有时候妈妈会不在,会需要等待。
这个打击是巨大的:原来世界不是我控制的,我需要依靠其他人而存活。
有了这个意识之后,婴儿开始发展出各种技能来吸引大人的注意,开始关注大人的表情,学习跟父母交流的方式。所以,足够敏感的母亲是可以分辨出婴儿什么样的哭声是饿了,什么样的哭声是要换尿不湿了。
对于父母,所有的教育准则都在强调一点,那就是要把孩子当作一个有自主意识的个体看待。
也就是说,父母不能将自己的愿望、意图强加自在孩子身上,只有按照孩子原本的样子去认识和引导他们,才能让他们的能力得到最好的发挥。
父母必须认识到:孩子是你生的,但是他不属于你,他有权利选择自己想要做什么。当父母有了这样的意识,孩子才能成长为他们自己,父母也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自我成长上。
原来,分离就是成长。当人有了我和你的界限,生命才能成为独立的个体。
03
很多人都在读完大学之后,就留在了远离家乡的大城市。
再回家乡,依旧是那些熟悉的人和物,但是无法在家乡停留太久,因为已经离开太久,我们已经习惯了城市的便捷和热闹,而家乡跟十几年前相比,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家乡十几年的水土养育了我们,我们只在外面呆了几年,却发现自己回来完全不习惯。因为我们成长得太快,想法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变。
家乡还可以回去,但是我们已无法在那里生活。
原来,分离之后,是下一个成长。离开这里,生活是另一番繁华。
04
读书会解散的那天晚上,我哭了。我哭那些温暖的时光将不再,我哭这不可避免的分离。
离开家乡多年,家乡依然会时常出现在我的梦里,那时的太阳、田野、风吹麦浪,还有当时小小的自己……而现在我长大了。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不必追,那些离你远去的人和物,因为分离是成长的附属物,那些人已经和你不在一个阶段,追回来也不过是延缓分离。
不必追,那些离你远去的人和物,因为分离就是成长。你能离开,本身就是你已经变得更强大的标志。
不必追,那些离你远去的人和物,因为分离之后是下一个成长。那些离你远去的人和物,并没有消失,只不过是换了一种陪你的方式。
家乡给人的记忆是根深蒂固的。或许我们不会再回去,但是在异国他乡时,我们总是忍不住要去寻找那些带有家乡印记的地方和食物。
那些已经离你远去的人和物,已经融合在你生命的记忆里,凝结成你现在的成长。
你将会带着这些收获,遇见跟你阶段一致的人,在自己的路上——
越走越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