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儿班里的一位同学经常被班主任批评,他不生气,也不恨老师。只是老师说什么他全部都自动屏蔽了,啥也听不进去。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自己也说不清楚。心理学中有一个超限效应,类似这位同学的这种情况。
当刺激太多,人就屈于麻木没有反应。老师总是批评说教,学生习惯这种批评,失去方向动力,没有内驱力,也不主动思考和有意识的去改正。
超限效应的来源是这样的:马克吐温听牧师演讲,最初他想捐款。牧师说起来没完没了,十分钟后他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十分钟他决定不捐了。最后牧师讲完,他从盘子里偷了3元钱。
由于刺激过多或者作用过久,引起的逆反心理的现象就叫做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反映了几个问题。一,以自我为中心;二,没有注意方式方法;三,没能注意度的把握;四,没有换位思考。
我今天讲另外一个故事。一个男孩儿,在青春叛逆的时候,爱上了抽烟。他的爸爸从不批评和责骂。有一天,爸爸约他正式的谈一下吸烟的问题。爸爸对他提出了希望,也告知吸烟对身体的生长发育有着怎样的影响。关于吸烟的问题,他们只有这样的一次谈话。谈话结束之前,爸爸说,关于是否继续抽烟,你有自己选择的权利。谈话结束,爸爸依然给了他零用钱。他坐在那里思考了很久很久,最终他还是选择了放弃抽烟,他用零用钱做了对人生更有意义的事情 。
这个故事中,爸爸把握教育机会的火候很到位,没有发生超限效应。
爸爸与儿子沟通平等,让儿子觉得被尊重,他有自己的选择,他有他的权利。毕竟每个生命都渴望做自己的主人,而不是被迫做出选择与放弃。
这场重要的谈话,引发了儿子的思考,使他有人格有尊严的独立的做出了“放弃吸烟”的选择。
教育是引领孩子们走向独立自主,学会思考,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教育不是压制与强迫,不是批评与指责。家长和老师应该多些对人性的理解,多些对生命的尊重和重视,有智慧、有方法的陪伴与引导孩子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