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刘恒和汉宣帝刘病已(后改名刘询)是西汉两个非常相似的皇帝,知名度不算高,不如他们一些“绯闻”缠身的子孙,却都励精图治,大有作为,在西汉四个拥有庙号的皇帝之中占了两席。
文帝和宣帝都幼年坎坷,非正规上位,因为先帝无后,中途继位;都经历大权旁落,忍辱负重的执政时期;都励精图治,重视民本,文帝开创“文景之治”,为武帝刘彻征讨匈奴奠定了经济基础,宣帝开创“孝宣中兴”,给武帝收拾了穷兵黩武留下的烂摊子。更巧合的是两位帝王的帝陵都不在开国皇帝刘邦划定好的咸阳原皇家墓葬区。
先说文帝刘恒并不得自己的父亲高祖刘邦的喜爱和重视,自幼和母亲薄姬相依为命,封地代地远离长安城政治斗争的中心,反而躲过了吕雉的迫害。吕氏一族覆灭后,刘恒被迎入长安,登上帝位。
文帝一生以孝治国,克勤克俭,开创“文景之治”,然而却敢于违背祖制,将自己的帝陵霸陵修建在远离咸阳原的白鹿原上。
霸陵是中国历史第一座依山凿穴为玄宫的帝陵,但霸陵没有封土,史料记载又少,使得后人难以得知墓穴的具体位置。文帝将霸陵修建在白鹿原,即可以远离自己的父皇,与刘氏宗室保持距离,又可以与自己的母亲薄太后生死相依,完全符合文帝心意。而重要的宗庙制度昭穆制度又堵住了质疑文帝违背祖制的悠悠众口。
西汉帝陵的布局深受昭穆制度的影响,父居左为昭,子居右为穆。高祖刘邦的长陵占据祖位,汉惠帝刘盈的安陵位于长陵之右,符合父左子右的昭穆制度,但文帝刘恒与刘盈同为刘邦之子,使得文帝的帝陵位置尴尬。而另选陵址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再说汉宣帝刘病已,武帝曾孙,受巫蛊之祸自尽身亡的戾太子刘据的孙子。宣帝幼年流落民间,深知民间疾苦,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降服匈奴,平定西羌,建立西域都护府,被赞文治超过文帝,武治直逼武帝。
汉昭帝刘弗陵驾崩后,无子嗣,权臣霍光为继续把持朝政,将流落在民间的刘病已迎入宫中,继承昭帝大统。刘病已在霍光一生,对其言听计从,唯独一事例外,就是立发妻许平君为皇后,为此宣帝下过一道寻找故剑的诏书,以示对许平君的情深。然而霍光妻子霍显一心想让女儿霍成君做皇后,在许平君诞下第二个孩子时对她进行毒杀。宣帝悲痛不已,将许平君葬于杜陵南园(也称少陵)。此后宣帝忍辱负重,封霍成君为皇后。待霍光去世后,宣帝封许平君父亲许广汉为平恩侯,立与许平君在民间所生的刘奭为太子,清算霍氏一族,废黜霍成君,全面夺权,终为许平君报仇。
此时距宣帝继位已经是八年后,宣帝改名为刘询,改年号为元康,这时宣帝才开始修建自己的帝陵杜陵。
与文帝一样,宣帝也没有选择咸阳原的皇家墓葬区,而是选择了紧邻许平君少陵的杜陵原,这一带也是宣帝流落民间时时常游历之地。由于许平君去世时,宣帝还未开始修建帝陵,最后与宣帝合葬的是霍成君之后的王皇后。这位王皇后未有子女,一直抚育太子刘奭,宣帝驾崩后被尊为皇太后,后又被尊为太皇太后,与宣帝合葬杜陵。
然而也是宣帝对许平君的一片深情,让这位堪称西汉最好皇帝之一的帝王,犯下了皇帝生涯中唯一的致命错误,保留了刘奭的太子之位,使得西汉开始走向衰亡。即便是宣帝自己都感叹“乱我家者,太子也”,却依然无法痛下决心。
文帝和宣帝都未在年幼时享受到皇家尊荣,反而遍尝人间冷暖,对身后是否进入皇家墓葬区并不在意。文帝以孝选址,宣帝以情选址,谁说最是无情是帝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