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札记

作者: 邱定 | 来源:发表于2018-05-02 22:20 被阅读44次

    之前看《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做的一些读书笔记,书中以和智者对话的方式为你揭开了心里的一个个困惑,个人还是很推荐看这本书的。努力做到活在当下,为自己生活。

阿德勒的心理学要让我们摆脱的三大束缚

一.来自过去的束缚,过去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么看待过去。弗洛伊德理论是过去生活在你的潜意识里面,时刻影响着你的现在。

二.人际关系的束缚,你所有的自满和自卑都来自别人的评价和期待。理想的人际关系应该是,我爱你,与你无关。做到独立的自我,也就是如何处理好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三.来自未来的束缚,人总是幻想着未来升职加薪,走上成功道路。着急奔向未来,其实就是对当下的不满。我们应该强调当下的意义,如果过好当下每一刻时光才是生活的真谛。

第一夜:我们的不幸都是谁的错

通过牺牲自己,讨好他人,从而获取价值感是一种病态模式。

    世界并不复杂,是我们自己的认知把世界想的太复杂了,我们要立足于目的论,而不是弗洛伊德的原因论,我们可以采取行动去改变,去选择自己的生活。当你选择改变现在的生活方式,你就要有摈弃现有生活方式的决心!

    当你说,如果有时间,我会…如果我去做了,也会…说明你还只是活在那种可能性中,而没有真正做出选择。只有你真正付出了行动,你才能摆脱那种活在幻想的可能性中,给你带来的虚无缥缈的感觉。当你想说这种话时,有时候为了骗自己找了很多理由告诉自己为什么不能那样做,把原本简单的世界弄得更加复杂,所以请真正去做吧,只有做了你才会有收获,才会有发展,那些你找来的理由也会不攻自破。

    阿德勒的目的论:无论之前的人生发生过什么,都对今后的人生如何度过没有影响。决定自己人生的是活在此时此刻的你自己。因为之前受到的教育大都是来自弗洛伊德的原因论,精神分析,认为人生是由于人的童年经历决定的,所以要一下子接受阿德勒的观点还是有些难得。不过个人还是觉得阿德勒的观点很有道理,这是强者该有的姿态。

第二夜:一切烦扰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扰。

在人际关系中不可能永远不受伤,不要因为怕受伤,就从一开始就产生拒绝心理。生活中经常有时候因为怕被拒绝,自己先把自己裹在保护壳里面。生活中的“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也是一个常见的栗子。

    自卑感是因为自我价值认识偏差产生的,人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自卑感,但是没有人可以一直忍受这种状态。自卑感不一定都是坏的,有时候因为看到更美好的事物,想要更美好生活带来的自卑感会刺激你采取更多的行动去做出改变,去追求更好的东西,这是正面健康的姿态,但如果没有这种勇气,就会从自卑感变成自卑情结。

    我们生活中常说的负面情绪书里解释为自卑情结,自卑情结是把自己的自卑感当做了一种不努力,不作为,不愿意做出改变的借口。要消除自卑情结,就需要做到不害怕失败,不怕被拒绝,因为没有人可以在社会中永远不受伤。

    自卑情结有时候会发展成另一种状态——优越情结,常见的例子就是“权势张扬”。通过金钱和权势来显示自己的特别,沉浸在这种“虚假的优越感”中。阿德勒的观点:如果有人骄傲自大,那一定是因为他有自卑感。生活中有些人会自夸自己不幸,津津乐道甚至夸耀自己成长中的不幸,这是他们想借助这些不幸来显示自己的特别,用这一点压住别人。弱势群体是社会里面最“强大的群体”!这让我想起了最近网上很流行的一句话,“你弱你有理”,很多弱者不求改变反而更加享受强调自己弱点给自己带来的福利。所以有时候还真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人生不是与别人竞争,只要自己不断前进就好,没必要把自己和别人比来比去,前段时间看《自控力》那本书里面也提到了,当你给自己设定某个目标时,想要提高自己自控力,实现这个目标时,千万不要拿别人来做比较,假设当你最后实现目标,超越某人时,你就容易沉浸在成功喜悦中,又容易放纵自己,失去自控力,如果目标太高难以达到,你又会被挫败感笼罩。

人际关系中斗争与复仇

    当人际交往中因为私愤,被人当面辱骂时,你要考虑下这个人隐藏的“目的”,当被人言行激怒时,也要认清对方这是在挑起“权利斗争”。他可能是想通过斗争取得胜利,进而证明自己的力量。如果你采取正面反抗,互怼,那就正中其下怀。这也就进入了双败的局面,因为就算你在这次竞争中赢了,马上你们就进入了下一个阶段“复仇”。对方会在别的地方以别的形式进行报复。面对攻击挑衅时,需要做的就是不做任何反应,控制我们的怒气。书中把怒气当作了为了达成某个目的的一种手段和工具。发怒是交流的一种形式,而且不使用发怒这种方式我们也是可以交流的,理解这一点应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怒气。

第三夜:让干涉你生活地人见鬼去吧

    阿德勒心理学否定了别人的认可,认为人没有必要被别人认可,也不要去寻求认可。自由可也以理解为不再追寻别人的认可!阿德勒把人生分成三大课题:工作,交友,爱,爱包括了情侣之爱和亲子之爱。这其实基本攘括了人整个生命中涉及到的所有小课题。我们需要做到的就是分清自己的课题和别人课题,不去干预别人的课题,也不要受别人影响自己的课题。区分某个课题是谁的可通过看整个事物发展下去最后的承担者是谁,谁承担这就是谁的课题。比如说学习这个课题,好好学习最后考进好大学承担者是小孩而不是大人,那么学习这个课题就是小孩。

    关于自己的人生你能够做的就是”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路“,另一方面,别人如何评价你的选择,那是别人的课题,你根本无法干预。当然,当你迷茫时,你也可以选择请求别人帮忙,听听别人的意见,而不是一味地受别人影响,被别人左右你的课题。

    过分看重别人的看法,就会去追寻别人的认可,尽力去满足别人的期待,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书中认为这是你还不能完全做到课题分离,把别人的课题也看成了自己的课题。别人怎么看你是别人的课题,你无法左右的。所以我们根本不需要过分看重别人的看法,只要完成好自己的课题就行!生活中很多人会感慨因为单位或者领导太SB,导致自己没法好好工作。其实这何尝不是没做到课题分离,不管领导怎么样,那是领导的课题,而你是无法干预的,你只不过是在为自己不好好工作或者工作能力不强找了个这样的借口罢了。就算领导是真的SB那么,你也要认识到工作是你自己的课题,别人是无法干预的,你一样可以把它做好,如果做不好可能还是自己能力问题。

    自由的代价就是被人讨厌,我们都想毫不讨人嫌地活着,希望可以八面玲珑地讨好所有人,但这种生活方式是一种及其不自由地生活方式,同时也是不可能实现事情。所以自由有时候就是要付出被人讨厌地代价地。因为,只有你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不害怕被人讨厌,不追求被他人认可,贯彻自己生活方式,你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其实我们生活中也几乎没有绝对的自由,不管你生活在哪个国家。如果无法做到追求书中所说的自由,那享受相对的自由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第四夜: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过分追求认同表面上看是在意别人的看法和感受,其实这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因为你只关心了”我“这个概念。你是因为不想让别人觉得自己不好,所以才在意他人的视线,这不是对他人的关心,而是对自己执着。凡是执着与”我“的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我们要把”对自己的执着“换成”对他人的关心“。

    在人际交往中,首先不是去考虑”这个人能给我什么“,而是要思考”我能给这个人什么“,只有你付出了你才能融入到这段友情,爱情中去。很多人总是期待着别人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如果期待落空就会大失所望,非常愤慨,产生”这个人为什么什么都没为我做“这种想法,实际可能他已经为你做了很多,只不过没能满足你所期待的。前几天看到一个新闻,一个盲人高考生考上大学,学校准备了单独的房间,配备了专门的老师,可是家长仍然欲求不满,觉得学校什么都没做,因为没有配备导航犬。呵呵。

    阿德勒不赞成表扬也不赞成批评的教育方式。书中把表扬定义为:有能力者对没能力者所做的评价。而且表扬会营造除一张强和弱的上下级关系,表扬他人的目的在于”操纵哪个比自己能力低的对方“,其中不包含感谢也不包含尊重。感觉作者说的还是蛮犀利的。如果不表扬不批评,那怎么教育小孩呢,书中支持”鼓励“的方式。表扬是纵向具有从属关系,而鼓励是横向的平等关系,课题分离的。感觉这就是国内教育和国外教育的区别。书中还提到,表扬会让人形成一种奖罚效应,为了获得更多的表扬,最终会选择迎合他人价值观的生活,如果是小孩就会按照老师和父母的期待生活。这个和前一章提到的要做到课题分离,不追求认同感是相悖的。

    人只有在感觉自己有价值时才会有勇气,自卑则是对自身价值认识出现了偏差时的情绪,认为自己没有价值。如果当你发现自己的价值,你就能够接纳自己,建立起直面人生课题的勇气。当你发现你自己对身边的人,对家人,对社会有用时,你就能感觉到自己的价值。哈哈,说白了生活中你帮助别人,努力工作其实都是在创造价值。有人可能说工作是为了赚钱,并不是为了创造什么价值。正常情况下你的工资都是和你创造的价值成正比,而且当你创造价值多,拿到工资高,你才更有底气,当你创造价值少,工资低,你就容易没底气,更容易有自卑情绪。这其实和书中观点可以说通的。

第五夜:认真的人生“活在当下”

    我们需要做到“自我接纳”,重要的不是给予了我们什么东西,而是我们如何利用被给予的东西。自我接纳和自我肯定是不同的,自我肯定是明明做不到还要暗示自己说“我能行”,这也是容易导致优越情节的想法。自我接纳是假如做不到就接受这个“做不到的自己”,然后尽量朝着能做到的方向去努力,不对自己撒谎。身边很多朋友都是自我肯定,而不愿意自我接纳,包括我自己有时候也是这样,但很多时候是不自知的,只有旁观者清,书中还是说到了要害。

    书中提到了“自我接纳”、“他者信赖”、“他者贡献”三个概念,只有做到这三点,才能找到自己的价值,同时更好的融入到社会。其实说白了就是接受真实的自己,不求回报不怕背叛地信赖他人,把他人看作自己地伙伴而不是敌人,同时帮助他人,鼓励他人做到“他者贡献”。这样才能体会到“我对他人有用”。

阿德勒地心理学目标:1.自立  2.与社会和谐相处。

支撑这种i行为地心理方面地目标:1.“我有能力地意识” (这里就是自我接纳) 2.“人人都是我的伙伴”的意识(这里包含了 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

    书中定义幸福为贡献感,获得贡献感地方式手段不止一种,前面说的追寻他人认可也是获取贡献感地一种手段,只不过这种手段是通过他人地认可来获得贡献感,最终就会导致你不得不按照他人地愿望来过自己的人生。这样获得地贡献感是没有自由的,我们追求幸福的同时也是要选择自由的。

第五章很强调“此时此刻”这个概念,人生中最大的谎言就是不活在当下,纠结过去,过分关注未来。生活中很容易这样,对过去的失败耿耿于怀,沉浸在过去的成功中。亦或是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想要拥有什么样的人生,可以唯独此时此刻不做出任何行动,只是虚度光阴。相信很多人都会这样,抛开过去,未来那些虚无的东西,认认真真过好当下才是我们要追求的生活。

相关文章

  • 《被讨厌的勇气》——札记

    之前看《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做的一些读书笔记,书中以和智者对话的方式为你揭开了心里的一个个困惑,个人还是很推荐看这...

  • 我们就是这样成为普通人的

    2016年第1本书——《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札记 书名挺吸引人,因为没有人喜欢被讨厌。 书的内容很丰富,足够让你...

  • 被讨厌的勇气

    01 被讨厌的勇气 有本书,《被讨厌的勇气》。 书中说,因为拥有了被讨厌的勇气,于是有了真正幸福的可能。 被喜欢,...

  • 国庆快乐

    获得幸福的勇气也包含被讨厌的勇气。敢于接受“被讨厌”,才能活成自己心中的模样…… 在《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提出了...

  • 读《被讨厌的勇气》——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读《被讨厌的勇气》——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人们总是有着这样那样的令人烦恼的人际关系问题,我们如何处理好自我与我们的人...

  • 勇气,被讨厌?

    最近读了岸见一郎和古贺史健两位作者共同创作的《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个人认为,这是一本集哲学与心理学理念的书。在书中...

  • 被讨厌的勇气

    1%—42% 今天决定重新再复习一遍这本书,因为马上准备读勇气系列第2本《幸福的勇气》摘抄了几句: 1 决定我们自...

  • 被讨厌的勇气

    过去不存在,未来也是。本来人活着只是活在此时,过好现在的每一分每一秒。 痛苦?快乐?本来就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只...

  • 被讨厌的勇气

    43%—58% 第三夜 让干涉你生活的人见鬼去 1. 我们“并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我们没必要去满足别人...

  • 被讨厌的勇气

    我还挺喜欢这种问答形式的书,有点类似《相约星期二》的风格 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还有十分之一就看完了,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被讨厌的勇气》——札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ejh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