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我坐下来完成简书打卡的任务。我想了很久到底写什么,如果不写日记,我很难马上写出1000多字的文章;但是如果写日记,就容易写成流水账,使内容没有任何内涵,读后索然无味的感觉也是挺沮丧的。
那些在简书网站上每天为了完成打卡而凑字的简友,肯定是不快乐的吧。除非写出自己感觉不错的文字来才会有打心底的快乐。但是并不是每个人一整天都是守在电脑前为写简文而绞尽脑汁,毕竟还得要做其他的工作而挣够吃饭的钱。
所以,无论如何,对于不是以写作为唯一职业的人来说,写出来总比什么也不写好。否则的话,为什么还要强迫自己打卡呢?
那么一天之中,什么时候写文字会更有高效呢?
我个人觉得最有效率的时间应该是在早晨,尽管我几乎从来不会一大早起来写作。但是今天早上尝试了一次,感觉还是非常不错的,可是我是用来写的自己的论文,并不是打卡的简文。
现在还没有恢复正常上班,所以我不用很早起来赶班车。但是我还是把闹铃定在了6:25,在寒假期间,这个闹铃几乎没什么用,总是响了之后继续睡,反正其他人也在睡,心里不会太自责。
可是寒假结束了,尽管没有去单位但是工作却是正常要做的,于是就不会再那么坦然地睡下去,基本会在7点之前起床。
通常我起床后会边听CNN边做早餐。“一天之际在于晨”,这话真的很有道理,如果早晨就把很多事做完了,心情立马就觉得轻松不少。所以,在8点之前的这段时间,我会把一些杂事做完,比如该洗的菜,而且我还学会了和发面(中午和晚上用电饼秤烙饼,很成功,做出来的饼和当年在兰州读本科时吃过的清真饼一样,比馒头好吃多了),如果中午吃米饭我就把米先淘出来放在电饭煲里……反正吧,把一切该做的事做完了,就不会再刻意提醒自己下一个时刻该做哪些事了。
可是今天一大早我起来先在电脑前写论文,其实这个已经是不能再拖的论文了,我给自己找了很多理由来拖延时间(本来寒假前就该完成的),可是我对于自己的拖延又非常的自责,甚至极度讨厌自己了——我总在想那些成功的人也许资质并不是高过我们,但他们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自律,该做的事从不往后拖延。我一直明白这个道理,但一直没有做好过,不知道今生还有没有希望能克服掉拖延的毛病。
早晨6:30打开电脑,写到了7:50,没想到还写了不少字,心里感觉不错。然后吃过早餐开始网上办公了,每天都有不少的琐事,尤其是最近催促一个留学生关于paying tuition的事,其实告诉他几次了总是不接我的茬,总是转移话题;然而他的居留快到期了,再拖下去连提交材料的时间都不够,于是又写了一正式的邮件说了事情的严重性,结果他马上就打了电话来跟我商讨该怎么办。
这样一天很快过去了,然后是做晚餐、去超市买东西,超市里的人越来越多了,今天晚上进去的时候都没有给我测体温,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慢慢把口罩退到下巴上。
这是中国,一切正在繁荣起来,可是国外的疫情仍然没有得到遏制的迹象。我这所以这么关心国外,是因为我在四月初就应该去Malaysia续签证的,但现在却去不了,唉,这个事以后慢慢说吧。
天气很冷,看天气预报东北可能还有中雪到大雪。马上都五一了,天气还这么反常,2020年(鼠年)真的是多灾多难的一年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