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4-19 一百九十二课
古文经典交流学习群 郭老师
郭志强,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 ,中学高级教师,曾任《中学政史地》编辑部主任。
8.5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语音整理
本章和前面讲过的《公冶长》篇第15章“不耻下问”,其主旨是一样的,从这一点来说,曾子完全继承了孔子的思想体系。“能问与不能”也好,“多问与寡”也罢,这都表明了一种谦虚的学习态度。因为没有一个人的知识是无所不包的,也没有任何一个人对所有问题是无所不懂的,所以这是一种明智的态度。即使那些能力比较差的,知识比较少的人,他们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在他们身上总能够找到一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用现代的思维来表达就是一种“空杯效应”,我们只有时刻保持“空”的状态才听得进别人的意见,学习到别人的长处,从而提高自己。如果一个人始终处于“满”的状态,他不仅不会学到新的东西,已有的东西也会慢慢流失。
所以,善于学习的人,他既向有知识、有才能的人学习,他还向那些知识少、才能不多的人学习。
曾子在本章还提出了“有若无,实若虚”,就是希望人们保持谦虚不自满,虚怀若谷的态度。这句话从语言风格上非常类似老子的《道德经》。“犯而不校”,则表现出的是一种忍让的精神,一种宽阔的胸怀。
“昔者吾友”,这个“吾友”一般认为是曾子在怀念自己的同门颜回。“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就是说,前面我们讲的这些美德,谁做到了呢?颜回。
从“昔者”这两个字来看,此时颜回应该已经不在世了。我们知道颜回病死以后,孔子是哀痛不已,反复叹息。曾子在这里同样也表达了这种心情。我们知道颜回去世的时候,孔子已经是72岁了。没过多久,那孔子也驾鹤西去。曾参的这一番话应该是许多年以后,回忆起颜回的所作所为而发出的感叹,表达了一种痛惜之情。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连续的这几章里,一直都把曾参称为曾子,可见记录这些内容的应该是曾参的弟子。
钱穆解译
〔解〕
犯而不校:犯者,人以非礼犯我。校,计较义。然人必先立乎无过之地,不得罪于人,人以非礼相加,方说是犯,始可言校。若先以非礼加人,人以非礼答我,此不为犯,亦无所谓不校矣。
吾友:旧说:吾友指颜子。其心惟知义理之无穷,不见物我之有间,故能尔。《孟子》“横逆之来”章可参读。
〔译〕
曾子说:“自己才能高,去问才能低于他的人。自己知道多,去问比他知道少的人。有了像没有,充实像空虚。别人无理犯我,我能不计较。以前我的朋友曾在这上面下过工夫了。”
铎罡 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