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772978/d2fb7f8b14835231.jpg)
亚里士多德认为“求知是人类的本性”,人类所累积创造的一切知识都根源于人类的这一天性之中。而我们尤其乐于使用我们的视觉感官来探求世界。回溯人类数万年的历史可知,求知的这种本性深入骨髓,通过对近代以来的反思,感官的满足,仍就是以视觉感官尤胜。我们可以说,人类从原始的“宇宙学”与“人类学”相互纠缠联结状态、逐渐走向分明的二分史,逐渐地将“运思”从外在世界的探求转向内在世界,并借助于内在精神力来弥补外在世界意义与价值的不足。如果我们真是“此在”,我们必然具有一种非凡的力量即从当下在场的遮蔽眼界回流到西方数千年的哲学脉络之中,进入大写“历史”的“曾在—当下—未来”的三维场态中所显现出关于“人”的种种思考与疑问。
——从自我的积极进取与凯旋式的精神象征到暂时性地自限于标榜的狂妄时期(古希腊至古罗马早期)
——再到陷入自我的虔诚启示与自我理性的摒弃时期(中世纪)
——直到穿越心灵重重的野蛮与迷障获得自我的肯定性质时期(文艺复兴至启蒙运动)
——最终超越到一种内省型的自我浸蕴思辨世界之中,实现了笛卡尔式的“我思故我在”的丰富心理学性质的知识内容(古典近代)
——而这种辉煌的个人自我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由于“上帝死了”以最悲剧惨烈地方式摔下虚假的庙堂(现代)
——人们在慌乱绝望亦或虚无主义的心理作用下转向知识的支离与之思想的商品,似乎人们的逻辑当然为:{性、权力、幸福、快乐、思想,崇高}被包含在“商品”之中。此刻绝大部人心中的“宇宙”视野死亡了。人类从绚烂的“宇宙”与青草香的大地退却了,被包含在商品、时尚、建筑之中,以新“个人主义”的姿态被网织在复杂的“消费”的符号编码之中。从朴素的时空走向奢华的时空进入了“虚拟”时空之中,穿梭在谩骂、色情、变态、奴欲、虚假的显示屏界面内的链接与单指的鼠标上。人类的实践经验与显象世界已经截然不同,宇宙已经成为专业领域的专业话题,大地与自然成为休闲与旅游的生命节奏下的“存在”事物。宇宙与大地原有的功能被“商品”、“消费”、“符号”、“网络社团”,“虚拟界面”所替代。(后现代)
![](https://img.haomeiwen.com/i3772978/b1873421ab0d684a.jpg)
这种世界普遍的历史性铺展开来这样的恢宏的人物脉络
——赫拉克利特自我的自觉性(我寻找过我自己)
——普罗泰戈拉自我标准的显现(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自我内在的探求(认识你自己)
——马克奥勒留自我心灵秩序的把握(生活-作出判断)
——斯多亚派自我精神与自然精神的同一(葛)(自然法与静默品质)
——奥古斯丁对自我判断的弃绝与信仰时代的开启(原罪、信仰)
——托马斯·阿圭那人类本质的理性的重拾(因上帝而富有理性)
——笛卡尔自我的确信及一切判断的前提(我思故我在)
——海德格尔人类及个体的“存在”方式及大地的栖息(此在的历史、语言、大地)
![](https://img.haomeiwen.com/i3772978/0c87ba11f6d844a3.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