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93

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93

作者: 秋一梦 | 来源:发表于2023-04-25 18:06 被阅读0次

情商,就一定会讲到沟通。很多人都说,高情商就是会说话;可是却不知道,会说话不仅包含着怎么说、还包含了怎么听。学习过心理咨询的朋友们,一定都还记得,老师们都强调过:咨询师的倾听能力比表达能力更重要。而要听懂他人的表达,前提是听得懂自己的表达,知道自己的沟通模式是什么。

一个青春期孩子的母亲来咨询,说儿子太叛逆了,自己想尽一切方法和他沟通,可他就是一副打死也不说的样子。我请妈妈和儿子把日常的沟通演给我看。妈妈说:“你最近和一个同学来往很多,你们是好朋友吧?”儿子点点头。妈妈又说:“你是因为他们家很有钱才跟他来往吗?”儿子身体向后一靠,把头扭向一边。妈妈继续说:“我跟你说过,他们家有钱,所以他可以不努力。你不一样,不能受他影响!”儿子开始抖腿,一副不耐烦的样子。妈妈很生气:“我在跟你沟通!我把那么多重要的事情都放到一边听你说话,你不说话光抖腿干嘛?”……

作为旁观者,你一定已经明白了妈妈和儿子沟而不通的原因:妈妈分明只是想说服儿子接受她的观点,而这样的对话,并不是沟通。

所谓沟通,是指人们如何传递信息,如何增进彼此的了解,以及如何做出内部和外部的反应的过程。任何一种沟通都包含着两个方面的信息:言语和情感,或者说言语和非言语。当这两个方面相互矛盾的时候,就是不一致的沟通。比如,妈妈一边要求孩子说话,一边却抱着“你说什么都是错”的态度;儿子虽然没有用语言表达,却用抖腿、扭头等动作向母亲抗议说:“既然你这样想,我跟你没什么好说的!”

让孩子对妈妈关上心灵大门的,其实是妈妈的沟通模式以及这下面隐藏着的不平等态度。

关于沟通模式的理论中,萨提亚的理论最为形象易懂。她认为,沟通有三个要素:自我、他人和情景。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五种沟通模式,分别是:讨好型、指责型、超理智型、打岔型和表里一致型。

先来看第一种:讨好型

讨好常常会让人感到愉快,所以多数情况下都会得到高度的接纳。然而,讨好却是以牺牲自我价值为代价的。一方面,他们会觉得自己是不重要的。另一方面,他们又觉得自己是一个受难者,会问“为什么牺牲的人、受伤的人总是我?”

讨好型的人,内心独白往往是:“我不值一提”、“我不值得被爱”、“我不可以冒犯任何人”,所以,他们的人际交往和处理冲突的原则是:只要你们高兴,我怎么样都行。事实上,他们的内心经常会感到悲伤、焦虑和无助。长此以往,那些被压抑的难过和冲突会转化为被动攻击,以生病或让对方内疚、担心、不舒服等方式表现出来。他们容易出现消化道疾病、肠胃问题、糖尿病、偏头疼、便秘等。

很多朋友留言说,自己就是讨好的类型,想知道如何改变。

深层的改变要从安全感的重建和自我认同开始。也可以尝试从日常行为上开始突破,比如:慢半拍开口,避免习惯性地说“好”;或者是从点餐等简单的事开始,与最信任的人一起做练习,你表达、他否定;你再表达、他再否定,直到你能坦然面对他的否定而不觉得愧疚和自责为止。

再来看第二种:指责型

指责是一种与讨好截然相反的姿态,他们的信条是“我绝不可以表现出软弱”。他们为了保护自己,不断地打扰、指责他人以及环境。喜欢说:“都是你的错”、“如果不是因为你,我就不会有麻烦”“你从来没做对过一件事情!”而他们内心深处的独白是:只有让别人听我的,我才是有价值的。

指责型的人经常会体验到愤怒、挫折、不满和对周遭的不信任;同时,他们的内心又是脆弱和孤独的,只是不愿意承认,所以身体经常会出现肌肉紧张、背部疼痛、高血压、关节炎等,而且很容易出事故。

有趣的是,讨好型的人常常会遇到指责型的人,两种类型就像天生一对,事实上是彼此的互动加强了对方的模式。同时,不少讨好型的人,对身边最亲近的人却采取了指责型的模式。

相关文章

  • 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4

    如何拉近跟自己的距离呢?最简单而又最基础的,是从认识自己的生理自我,与自己的身体重新建立觉知和连接开始。 现在我要...

  • 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2

    这个游戏,你可以邀请家人朋友一起玩,但一定要记得:游戏的目的不是审问和评判对方,更不是给对方贴上某个问题的标签,而...

  • 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6

    周三早上,你饿着肚子赶去公司开会,领导正发言的时候,你的肚子突然“咕咕咕”地叫了几声,你尴尬坏了,赶紧干咳几下想要...

  • 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7

    每个人都有自己或大或小的圈子,要了解自己的社会自我需要,可以通过朋友圈来帮忙识别。 看看你发的朋友圈信息,哪一类型...

  • 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1

    认识自己是我们的第一站。在开始学习之前,我想先请你们思考一下,你认为心目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你觉得,那是你真实的样...

  • 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3

    如果我问你,你认识你自己吗? 也许你会说,“当然啦!我叫某某某,身高1米6,大学三年级”。可是,这真的就是你吗?上...

  • 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5

    今天分享一个关键词:身体主权。 身体主权,是说一个人对自己身体的拥有、支配、和可控权。如果在生理自我的发展阶段,这...

  • 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8

    如果说,生理自我的发展阶段完成的命题是“镜子里的我是谁”、体验到“宝宝肚子饿”;社会自我的发展阶段完成的命题是:“...

  • 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21

    每个人的未知我区域,都存在着没有被探索和发掘的潜能。要找到并且善用它们,我们可以这么做: 首先,通过自我觉察、清理...

  • 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22

    今天,我们敲开第二枚彩蛋,听听一位朋友的留言: 这位朋友说:“我总是很在意别人的想法,所以每次说话、做事都会斟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9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grm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