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艾冰台】
一年一度的上海书展开幕了,曾几何时每年全家人都会去看看淘淘,去了书展不买书是不可能的。只是总觉得书展的书不便宜,总有种还不如到网上去买的冲动。于是乎,书展似乎成了鸡肋,那些熟悉的出版社似乎也渐行渐远,前几年又由于总总原因,书展似乎也离开人们的视线,更要命的是很多时候纸质书也开始淡出视野了。地铁上,你何曾看到过有人拿出纸质书看书的吗?
家里人对书展已经没有信心,也不想再去看,也不喜欢那种人挤人的感觉。可我还是想去看看,既然天热,那就尝试一下夜场的氛围吧,可能人会少一点吧。
夜场是五点进场,坐地铁过去也不远,四点多出发应该正好可以赶上。出了地铁站,沿着延安中路往东走不远,就可以看到上海展览中心那个顶端有五角星的标记物,在上街沿人行步道上你就可以看到往西往东的人流。往西的是日场出来的,往东的是夜场入场的人们。
在上海展览中心的4号门外就已经排起了长队,哪怕你已经买了票,离开五点进场还有七八分钟都不行,必须到点才能进去。
也不用到现场买票,现在国内旅游景点,看什么演出,都是网上预定,到了地方刷证件就可以进去,也真是方便。
上海展览中心已经不是第一次,进门后往西往东都可以,有点信马由缰。本以为工作日晚上人会少一点,没想到人们对于书展的热情是那么高。看大家都是踏着轻盈的步伐,涌入熙熙攘攘的人群,虽然人有点拥挤,但丝毫没有喧闹。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从喧嚣的尘世步入了一片知识的海洋。这里,时间仿佛放慢了脚步,空气中弥漫着纸张与墨香的醇厚,每一缕光线都似乎在低语,讲述着文字背后的故事与哲思。没有人声的喧哗,只听见每个出版社的展桌上都竖着牌子,“全场65折”“全场五折”……
出版社也学乖了,如果没有这样的打折力度,很多来参观的人群就是来打样的,看看有什么好书,只是翻翻看看,就是不买。因为书的价格按照往年的经验,最多只会打九折,其价格还是比网上高出不少,现如今看到这样的架势,买书的积极性迅速提高,还有那种盖章打卡的活动,读者更是趋之若鹜。
漫步于书海之间,走进自己喜欢的出版社摊位,或者关系自己心怡的作者。我的目光被各式各样的书籍所吸引,它们或古朴典雅,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或装帧精美,彰显着时代的风尚。每一本书,都是一位沉默的智者,等待着与有缘人的灵魂对话。我轻轻翻开一本,指尖滑过那细腻的纸张,仿佛能触碰到作者的心跳,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情感传递。
夜场的书展,人们的脸庞显得格外专注而虔诚,他们或站或坐,有的低头沉思,有的轻声交谈,但无一例外,都被书页间流淌的智慧所深深吸引。这里,没有白日的匆忙与浮躁,只有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以及对生活细腻入微的观察与感悟。
或许是年纪大了,对于一些古典文学还是有偏心,看到沈祖棻的诗词欣赏文集,忍不住就买下来。看着那些跳跃的字符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引领我进入一个又一个梦幻般的意境。诗词,是夜的语言,它以最简洁而深刻的方式,诉说着人类共同的情感与哲理。在这里,听到了时间的低吟,感受到了生命的脉动,仿佛所有的烦恼与忧愁都随着夜风飘散,只留下心灵的纯净与宁静。
除了诗集,还买了好几本《大家小书系列》,竟然有买二送三的好事,这对于爱书的我来说,哪有放过之理。看到那么多好书,都有点眼花缭乱,每一本书都是好的,有时感觉挑选成了最大难题。凭着感觉走吧,看到潘向黎的新书就买了,看到新民晚报夜光杯的集子也买了,书展推荐的热门小说也买几本……双手提着袋子,满满当当,像是出门赶集的人。
夜看上海书展,不仅是一场视觉与知识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与升华。在这里,学会了用更加宽广的胸怀去拥抱这个世界,用更加深邃的目光去审视人生。书,是心灵的灯塔,在茫茫人海中为我们指引方向;而夜,则是思考的温床,让人们在宁静中寻觅生命的真谛。
夜幕低垂,上海这座不夜城悄然披上了一袭温柔的幽蓝纱衣。在这座霓虹闪烁的钢铁森林中,有一处静谧而炽热的岛屿,正以一种独有的方式,摆开一场灵魂与智慧的盛宴,在灯火阑珊处静静铺展。
2024.8.16
沪上北风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