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对黄土高坡的好奇心竟已日益强烈,而对于黄土高坡的孩子--陕北,更有着一种别样的憧憬与情怀。它们就像心上人的发丝似的牢牢的束缚下了我,每每提及便忍不住去想:终有一日我必将久居于此!在那时,我想百年之后的躯体也将与这儿的子民一起永远的守护着这片祖国的大地。
在陕北,我喜于人们的热情豪放、也喜于人们的善良质朴和那些一直在默默守护着这片故土的人儿。他们并非家缠万贯、也没有权力场上的一呼百应、更没有世俗社会的污浊混沌。他们只是在用一种最为传统的方式--文字,来书写下一卷又一卷的历史遗迹。
人们总喜欢说文人骚客们除了文字场上的舞文龙墨以外似乎什么也不明白,可他们却忽略掉了最为真实的东西--一片片故土的自传。一直以来劳动人民都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他们的辛勤付出才换来了社会的前行发展、才迎来了一次又一次崭新的时代、一篇又一篇的史话、一段又一段的英雄史歌。而最终让这些文明的见证得以保存的竟以文字见多。
可今天在这儿我并不想过多的去涉及一些相对争议的话题,所以对于所谓的“文人几何”也不会去做过多的探究。我想要做的是为自己欢喜的陕北大地、为自己欢喜的地域风情、为那些一直守护在陕北大地的作家--贾平凹、陈忠实和路遥先生给予自己的敬佩和诚意。
曾拜读过贾老的《老生》、《废都》和《秦腔》。但走来走去,兜兜转转。反而觉得自己被原先的逻辑思维给彻底固化住了!从我接触贾老开始,我一直觉得他在很用心的给人们展示出他内心深处的那片黄土高原、那一片陕北大地。从《老生》中的《山海经》插入开始、次之是《秦腔》中的白雪与张长生、三则是《废都》里庄之蝶和四个女子的纠结犹豫,最后才到了今天要说的《极花》的主人公--蝴蝶。这些个故事虽然不断的带给了我惊喜,却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在我的记忆里,贾老一直从不同的角度来展现那片黄土高坡的人情世俗。自始至终,他都在为自己的那片生他养他的土地而不断的歌颂着,用自己的方式来记下一卷又一卷壮丽的诗篇。我想这是何等的难能可贵啊!
可在《极花》里,贾老给我的感觉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具体来说---他不在仅仅为了抚育他成长的那片黄土而动笔,而是把眼光放在了更加宽广的华夏大地。
在这里,他提出了一个一直以来仍待解决的问题~~~拐卖妇女儿童。
我想,并不是他不再爱着那片黄土,而是他将自己的爱播撒了出去。一直以来,拐卖人口无论从法律还是道德上一直在为人们所诟病。在法律上,这是一种出于对人权和个人人身自由权的高度亵渎;在道德上,它破坏了一个家庭内部的和谐稳定,也助长了拐卖者的嚣张气焰。其实,仔细想想!这里面所包含的道德因素似乎更胜一筹,毕竟法律在乡村的可行度和人们所共同认定的道德规范的社会地位是存在着严重的等级之分的。为此,我们又不能不提到黄仁宇先生所提到的~~~道德不是万能的,不能代替法律、技术。但道德又不能不要,只是道德的观点应当远大。
但,这真的具备可行性吗?
我想,问题的根源并非出自这里。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过于物质化的生活。完全抛弃了每个人本应遵循的行为准则,致使城乡过于快速一体化。但由于城镇和乡村在经济、文化认知、教育水平、道德规范上的严重分歧,使得这种过于快速的发展反而造成了极大的麻烦。城市人嫌弃农村的无知却又迫不及待的向往乡村生活,农村人喜于城镇的新鲜与繁华却迫于自身文化、经济水平的低下。于是,中间者出现了。他们表面上在调节着城乡的矛盾,实质上却是弄巧成拙罢了!拐卖人口,基层腐化,法律法规难以施行、不时的乡民大闹集会等问题一直在反复推进着。不得不引人深思!
而蝴蝶不过就是所有牺牲品中的一个代表而已,黑亮和黑亮爹,派出所长等也不过是其中的代表罢了。倘若以上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还不知道有多少和蝴蝶一样的人沦为时代前行的牺牲品。可悲,可叹!
当然,也不得不佩服贾老的细腻和睿智。才能带给我们如此多的思考,又怎么能随意错过啊!
我想,我在这里面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些人生的感触、也不会拘泥于对陕北大地的热爱,更多的是一种由心的敬畏与尊崇。
谈谈贾平凹先生的《极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