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草收香,琪花采汞。冰轮碾处芳尘动。竹炉汤暖火初红,玉纤调罢歌声送。 麾去茶经,袭藏酒颂。一杯清味佳宾共。从来采药得长生,蓝桥休被琼浆弄。
--张炎《踏莎行 咏汤》
宋朝有一种很特别的花粉汤,就像上面词里说的那样,将收集的奇花异草碾碎成粉,然后用煎好的水冲调成清香扑鼻的好汤呈给贵客,一同分享养生的妙处。宋词里还提到过松花,就是马尾松的花粉,也称“松黄”。松花是道家养生方里常见之物,有轻身益气的功效。唐人喜欢饮松花酒,到了宋代则作汤饮。苏轼的一首《浣溪沙》小序里说与友人游大云寺,在松树下点松黄汤饮,其中有“玉粉轻黄千岁药,雪花浮动万家春”的句子,极力赞美这种汤。
李清照晚年所作的那首有名的《摊破浣溪沙》写道: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女诗人大病初愈,两鬓已现点点霜华。因为身体还很虚弱,所以躺在床上看窗外月华。为了调理身体,她把带枝豆蔻煎来服用。从下片词来看,这种方法的确有效,最起码是能够看书、赏景消磨光阴了。这里分明说的是一种汤药,不过她称之为“熟水”。熟水就是汤的别称,所以汤在宋代因为具有保健作用而被大量饮用,作为一场宴饮的尾声,在诗人的吟咏里,也都沾染了挥之不去的离愁别绪。
吴文英在《杏花天》一词中描述了一种汤:
蛮姜豆蔻相思味。算却在、春风舌底。江清爱与消残醉。悴憔文园病起。
“蛮姜”两句先述汤中调料,“蛮姜”、“豆蔻”都是调味佳品。此言将蛮姜、豆蔻放入汤中,使汤更为鲜辣、香气诱人,尝了这汤后,舌底如沐春风,令人经久难忘。“江清”两句,述汤的作用。言这汤汁清冽诱人,最能消解酒后的残醉,而汤中诱人的香气,使老病的词人闻到后,自觉病情稍减,竟能起床来想一尝鲜味。
宋时紫苏饮子为汤饮第一名,紫苏药食两用,宋人把它用热水冲泡后,可以消暑、祛湿、导滞、提神,所以用它做成的饮子就成了大宋最热门的饮料。
“似腻还成爽,才凝又欲飘。玉来盘底碎,雪到口边销。”宋代诗人杨万里笔下的冰淇淋“冰酥酪”又是怎么做呢?将250毫升新鲜牛奶煮沸后稍放凉,挑出奶皮。再将3勺醪糟过滤糯米取醪糟水;把醪糟水和牛奶混合,用保鲜膜包住碗,上锅蒸约10分钟,拿出来放凉凝固即可食用。牛奶滋阴,润五脏,加上醪糟一起,可以化开牛奶的寒性,是很好的养生美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