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不会读书,成绩好不好,固然不能否认天份,大部分还是靠后天努力。
村里有两样东西不能玩,否则不管你是有天份还是足够努力,那成绩就是好不了。
第一样是筛谷风车,另一样是油桐树。
筛谷风车叫扇风车,老家叫桐叉。说不识字的人看书:老鼠看桐叉。真是可爱的比喻,想想就觉得老鼠得有多头晕眼花。婆就经常这么自嘲。
扇风车不知起源于何时,西汉墓已经出土几个陶风扇车的模型。经过漫长岁月的发展,目前老家使用的扇风车和明末宋应星《天工开物》第四卷《粹精》两幅当时正在使用的风扇车插图一摸一样,通体木质结构。
天工开物插图——图片来自网络木材结构是中国一大特色——木建筑,木家具,木什物……。
木质美学的温度相信毋需多言,风车的造型我认为也有种特殊古拙古朴之美。
顶端漏斗形的进粮口,吞下晒好的稻谷,
爷爷摇动Z形摇柄,浑圆的风箱内风叶轮转动,摇动速度越快,生的风也越大。
风箱链接方正出风口,稻谷中杂质、瘪粒、秸杆屑等被随风吹走。
我喜欢蹲在风车前,捧着双手接出粮口奔泻而出的饱满的谷粒。享受那一粒粒稻谷砸在手心,直达内心之痒。
宋诗“开山祖师”梅尧臣写过一首农具扬扇的诗,其中一句:去粗而得精,持之莫肯倦。不知为何传到我们村变成了:还学不好,只回家转桐叉去。
若是能体会:去粗而得精,持之莫肯倦,并知行合一,我相信在人生的某个领域会发光发亮的。
油桐花——图片来自网络也是由于木质结构体系的发展,我国桐油和漆很早便被采用。同样是汉墓出土的漆器已是琳琅满目了,汉代漆器成了实用和美观结合的工艺品典范。
据说油桐子是战略物资,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但我们村的油桐子没人管,大人禁止小孩爬油桐树。讽刺人的话都是:你看他没出息的,小时候爬桐子树去了。
五月油桐花开,南宋爱国诗人杨万里有诗句:子规乡里桐花烟。我对油桐花没什么印象了,因为花谢完后,树上会长满白色的毛毛虫,大人的指头大小,长长的白毛,一拱一挤蠕行在树上,以及树周边的路上……。
路上最怕遇到遍地白毛虫,无从下脚。还好它们生存时间不长,不像蛇,三月三,蛇出山,九月九才入土哩。路上遇见蛇很尴尬,特别是毒蛇,吐着红色分叉舌头,比人行得还悠闲,我每次都给它们让路……。
其实桐油树和漆树都是有毒的,不光果子有毒,满枝树叶都有毒,也因为毒性植物油,所以能很好的保护木质品,不被虫蚀,还防水防潮防腐。特别是桐油,既能有效保护木材,又能保护每种木材不同的纹理与质感,保持每种木材不同温度与美感。
或许也是这个原因不让小孩去爬油桐树吧,我这一辈的小孩没有爬油桐树的,不管是成绩好还是不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