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是家长的希望;家长,又是谁的希望
文:我是素颜
孩子,我把希望全部寄托在你身上了。这是有了孩子的父母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孩子们最常听到的一句话。背着沉重的书包,已经压弯了腰的孩子,又背上了父母的殷殷期望,更累了。
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子的人,你自己就要先成为什么样子的人。

1
做一个让孩子引以为荣的父母。
有一个孩子在作文里写道:我妈妈是个家庭妇女,什么也不做,是个很没用的人。每次到学校接我的时候也不打扮,穿着几十年前的衣服,很土气,真不愿在校门看到她。
我不想要我的家庭主妇妈妈,我想让陈子星的妈妈当我的妈妈。她看起好年轻呀,穿着长裙、高跟鞋,打扮的漂漂亮亮的。真希望她是我的妈妈。
偷看到十岁儿子作文的妈妈伤心极了,她一个堂堂高材生,原本有优渥的工作,为了家庭,为了孩子,牺牲了自己的事业,没想到在孩子眼里一无是处,居然成了没用的家庭妇女。站在镜子前,审视着镜子里那个不修边副,满脸满身黄脸婆印迹的女人。她惊呆了。
镜子里那个没有精气神,一身疲惫,看起来一无是处的女人真的是自己吗?难怪儿子眼中的妈妈如此不堪,这是事实啊。得做点什么,改变自己的形象。
考虑再三,她拾起了打小的文学兴趣,在家中写稿撰文,既不耽误接送孩子干家务,也能做些自己钟爱的事情。写了一段时间以后,有作品刊登,还出了自己的书。再接儿子的时候,儿子一脸傲骄地将妈妈介绍给同学认识:这是我妈,她是个作家。
为孩子成长倾注全部精力,忘记提升自己的父母,得不到孩子的尊重。要赢得孩子的心,先得活出自我的价值。

2
别把自己的希望强加在孩子身上。
你是你,我是我,凭什么把你的愿望强加在我的身上。我又不是你的附属品,你怎么从来不问问我的愿望是什么呢?咆哮一顿之后,儿子甩门走了,留下父母二人面面相视。
父亲打小的愿望是当一名医生,做白衣天使救死护伤。母亲的愿望是当老师,桃李满园。不过现实过于骨感,两个人都没有成为自己最想成为的人,阴错阳差选择了别的行当。
有了孩子以后,二人把全部的愿望全都寄托在了下一代身上,让他二选一,一定要替他们实现愿望。孩子迷恋画画。在父母眼中就是不务正业,是没有出路的。看到孩子涂涂抹抹就生气,于是出现了开头一段的争吵。
怎么你们的愿望是愿望,我的愿望就是不务正业,异想天开呢?面对孩子的质疑,父母陷入了沉思:是呵,就因为孩子是我们生的,我们就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他,他有什么责任要帮助父母实现未实现的理想。这不是强人所难吗。

3
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做父母的一定要以身做则。
认识一个家庭。父亲与儿子简直是一个翻板,看到父亲就像看到了儿子,看到儿子就像看到了父亲。
小的时候,儿子也和妈妈一样,嫌弃父亲好酒好烟,动辙醉酒,半夜三更还得到外面去接。长大以后的儿子全部继承了父亲的毛病,早晨不起床,晚上吃肉喝酒不醉不归,卷烟不离手,一根接一根,花钱大手大脚,不知节俭。
父亲看到了儿子的堕落,苦口婆心教引指正,儿子深不以为然。潜默移化的心传身教已经根植于心。父亲不照镜子不自醒,他能看到儿子的毛病,却意识不到这些毛病根源在他自己。儿子内心是深深地不服:你自己还抽烟喝酒乱花钱,还要管我。先管好自己再说。两人交流不欢而散。
原生家庭的印迹是无孔不入的,无知无觉中就会惨透到孩子们的思想意识中,孩子耳濡目染的全部是父母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一套,不自觉地模仿学习。父母的印迹比雕刻刀还犀利,能雕铸到心里。
正在玩手机的父母大声呵斥孩子:去,看书去。他悠哉悠哉地来个葛优躺,在沙发上玩抖音,打游戏。
父母正在教训小孩子:小小年纪,居然学会了撒谎,谁教你的。这时做爸爸的,单位来了电话让加个班。爸爸一口拒绝:不行啊,走不开,我爸生病了,得去医院检查检查,安排别人吧。这头教训孩子不要撒谎,自己撒谎张口就来。
以身做则,父母自己先做到位,再教育孩子,让孩子心服口服,事半功倍。

4
当了父母以后,请别辜负自己的梦,活得失去自我。
为了你,我忘记了自己。要不是因为有了你,我早离婚了。要不是为了你,我也不会失去工作。要不是为了你,我早就升职当领导了。家里当妈的女人经常在嘴里念叼的话的意思就是:我今天之所以不成功,都是因为有了你这个熊孩子,为了你,我牺牲了我自己。
所有的潜台词是:孩子,你得知恩图报。你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回报妈妈的付出。
失去自我的妈妈把生活的重心全部转移到了孩子身上,事天巨细全部要大包大揽一管到底。孩子厌烦了,不愿照着妈妈的意愿走。妈妈便坐卧不安:我为了你,吃了多少苦,受了许多累,你怎么就不理解妈妈的一片苦心呢。
好吧!不情不愿地听着妈妈说的话,按妈妈的要求做着妈妈喜欢让他做的事。一旦羽翼丰满,长大的孩子强烈要报考远方的大学,分配到离家甚远的地方工作生活,除非逼不得已,绝不回家。当妈的那个失落可想而知。
孩子,让我们一起进步。你努力学习,我努力工作,年终的时候比赛一下,看看这一年我们的成绩谁的更好。
比赛就比赛,谁怕谁。
好,击掌为盟,看谁做的更好。
做家长的是一棵参天大树,做孩子的是一棵小树苗,都是独立的存在。大树对幼树说:孩子,我就在你的身旁,守护着你。小树沐浴着阳光愉快地回应:我要快快地长大,保护妈妈。

5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父母也曾经是孩子,也是自己父母的希望。
有一个母亲从幼儿园开始培养孩子学画,孩子大学学的是画画专业,毕业以后也从事了有关画画的工作。成家以后有了两个小孩,丈夫不想让她上班,承诺养她,让她在家里安安心心带小孩。她心动了,要辞职。母亲知道后着急了:我辛辛苦苦培养了你二十年,不是为了让你当家庭妇女的。
父母一门心思培养自己的孩子成材,孩子长大成才了,放弃自己建房盖瓦做一番成就的初衷,又陷入新的轮回,培养孩子成才。孩子再长大,再培养孩子成才。成了才能做什么呢:培养孩子成才。
成了才,要有所作为,让自己的人生活出应有的价值。培养孩子,是所有价值中的一项内容。父母进步,孩子成长,这才是双赢。
《我的前半生中》,孩子问子君角膜是什么?子君回答脚上敷的膜。爸爸用苹果教儿子学数学,子君一把拿走苹果吃了,还拽走了儿子。无知者无所畏惧,天真幼稚的可怜可悲。
父母在原地踏步,而孩子在一天天进步。父母想和孩子聊聊天说说话,孩子回一句:和你们说了你们也不懂。父母热脸贴了孩子的冷皮股。事实上孩子说的一点没错,父母真不懂,两代人之间缺少沟通的共同语言,说了还徒增烦恼。
当了父母,也要提升学习,做更好的自己。让孩子看到:做父母的还在努力,你有什么理由放弃自己。豪气回应孩子:你懂的我不懂,我懂的你未必懂。告诉你,老子永远比你懂的多,因为老子从来没放弃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