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大德的容貌形态,是随从于道的,道这个东西,恍恍惚惚,它恍惚的样子,其中有形象,它恍恍惚惚,其中有物体,深远和晦暗,它的里头有精华,这个精华是真实的,这里头有证明,从古以来,它的名字就从来也没有改变,根据它来查探万物的初始,我为什么能够知道所有万物的初始状态呢?是从道而来的。

道,是自然的规律,是万物的初始状态,是本体。而德,是本体的功用和表现,我们常常所说的,道德道德,这正是让道作为第一。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道生成万物,而德为畜养它们,现在在这里,道和德的两部分的意义就在这里分离开来,而德的能动作用更加强烈。
首句就是孔德之容,大的德行的容貌不是道,但是它是一定是被道生成出来的,所以,它一定是会归从于道的,老子在讲述道的时候,将这个道做了一个形象上的描述,虽然在我们看起来,这根本就是一个四不像,甚至根本想象不出来他是什么样子,这种晦涩的语言也确实是让我们难以理解。

而老子的哲学意义一般是不会被否定的,因为这里面用西方的哲学来考虑确实是有些突兀的,目前有争议的一点可能是这个道到底是意识上的还是物质的,而此章都已经讲述得很明白,我想这是老子的智慧,道就是物质的。
道生万物,它内在于一切的万事万物之中,在一切的万物之中都有道的属性,如此一来也就表现了它的德,道为本体,而德为外现。
道从自古以来也没有改变名字,而道可道,非常道,如此一来,似乎我们所讨论的道也不是老子意义上的道了,在此,能够观察道万物的初始状态出来,能够查探出万物的初始,那是因为老子用道的方式去观察的。
用道的道理去观察万物初始的状态,那么就显得非常简单而且容易操作,正是因为万物都遵循着道的规律而在运作,所以对于道来说,这一切的万物都像是镜子里的自己一样,一目了然。

我们常常对于我们自己的东西非常熟悉,那是因为所属物品的人是自己,甚至可以说自己房间里的各种摆设方式,状态,形状,角度,万物生于道,如果以道的规律还不能看到万物初始的状态,那就好像是在说,一个创作者不清楚他自己设计的作品,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老子在反复讨论道的特性,这并不是冗余的状态,因为这种事情也确实是很难描述,道的体貌状态及其方难以描述,正是因为道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永远在运动中的道,是难以明确分析出来的,就像是一个在不断奔跑着的人,是很难用一个照相机去解析他的。
本文由泛乐悦读原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