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随笔散文嘉轩笔谈散文
黄州时期的三教信徒苏轼

黄州时期的三教信徒苏轼

作者: 嘉轩笔谈 | 来源:发表于2019-08-11 23:06 被阅读1次

    苏轼,宋朝最著名的诗人与词人,追究苏轼为何能够在文学创作取得杰出成就,北宋中后期社会独特的思想氛围起到了很大作用,那时思想上儒释道思想三教并流的趋势仍然存在,儒家思想的新发展理学还没有重新夺回思想的主控权,苏轼的思想也因此具有了丰富的内涵,进而对其文学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一影响由苏轼文学创作重要的转折时期——被贬黄州时期就能有所体现。

    先提佛教,佛教思想自东汉传入后在中国本土不断发展,尤其是在魏晋南北朝以后,董仲舒提出的天人合一思想已经不足以维护儒家在思想上的领导权,北宋政府也并不反对佛教的发展和寺庙的修建,以至于佛教已经深入到人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苏轼天生聪慧,对佛理一触即通,而且他出生在峨眉山附近的眉山镇,受佛家的影响比较大,所以他一直喜欢与僧人相交往,在出任杭州期间就常到寺庙游玩,但那时的他正处于宦途得意的时间,很难真正领悟到佛教的教义。等到乌台诗案后,他才有时间去与僧人等一起讨论揣摩佛家的真理。

    苏东坡死里逃生对他来说是一个相当惊心动魄的经历,因此,他开始思索人生的意义,为了能使心灵安宁下来,他选择了宗教。如在《安国寺记》中他写到“不锄其本而耘其末,今虽改之,后必复作。盍归诚佛僧,求一洗之”表现他在佛教思想中寻求解脱的心态。

    他在给弟弟苏子由的书信中也开始出现对佛理的研究与阐释:“世之昧者,便将颓然无知认作是佛地。若如是是佛,猫儿狗儿得饱熟睡,腹摇鼻息,与土木同,当恁么时。可谓无一毫思念。岂谓猫狗已入佛地……”。不仅如此,苏轼在黄州写下的名篇之一《记承天寺夜游》也蕴含了一些禅趣。

    以黄州为界,苏轼扩宽了自己写作的范围,开始多次尝试以佛理入诗,以佛理作文,他的文学内涵得到了新发展,内心也得到了新的寄托。

    除了舶来的佛教,中国本土的道教也给苏轼带来了很深的影响。道家思想从趋于神化逐渐演变成道教思想之后,能得到了许多士大夫乃至皇帝的青睐,若能获取人世间的繁华便纵情享受,若不能得到便寄心长生,这成了许多文人的选择。

    苏轼并不是一个无神论者,这点由他一生多次向龙王山神等神灵祷告,借由文字向妖魔鬼怪攻击可以得以看出,值得一提的是,苏轼到临死都没有放弃炼出长生不老丹的希望。他对道教修仙的感受可以追溯到年轻的时候,他和父亲弟弟一家人经三峡赴京做官时,年老的船夫为他们讲自己在巫峡的群山登顶的奇遇,也是在那时,苏轼开始相信:“神仙固有之,难在忘势利。”

    在黄州期间。苏轼为了获得心灵的宁静以及保持肉体的活力,开始钻研道教,进行道教的修炼。他在写给王巩的信中道出他对道教修炼的理解:“道术多方,难得其要,然轼观之,唯静心闭目,以渐习之,似觉有功”,他对修道的理解已经到了很高的高度。

    道教达观的思想也开始在他的文字中显现出来,苏轼本来在密州时就已开创了豪放词,意境极为开阔,如今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让我们来看苏轼的名篇前后《赤壁赋》来仔细品味。前《赤壁赋》中写道苏轼的朋友想三国起往事,联想到自己的渺小与时光的短暂,不觉悲从中来。而苏轼以一种道家的豁达心态开导了朋友: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苏轼思想中的道家内核有这段文字中完全得以表现出来。至于《后赤壁赋》中苏轼乘舟夜游遇到两只仙鹤自东方飞来,后来在梦中发现是两位道人的描写更是彻彻底底的道家思想了。

    正是在黄州这段时间对道教豁达隐世思想的摄取,苏轼的作品真正走向逍遥洒脱,他也彻底变成了一位乐天派的大文豪。

    当然除了佛教道教,每一个文人也都摆脱不了儒家思想的影响。苏轼纵使被贬黄州,仍然没有背离儒学的思想核心,“学而优则仕”的思想仍然是苏轼内心深处的选择,他从未真正像陶渊明一样选择真正的隐居,这点由神宗过世后苏轼又重新返回中央,积极改正王安石变法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可以看出。

    由《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我们也许可以一览苏轼当时的思想:“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在词中苏轼由古怀今,表达了他白白耗费许多时光仍不能有所作为的叹息,无论佛道思想怎么让他宽慰,他还是不能真正放下想要为苍生立命的心。

    苏轼凭借他的才气,绝不会被一种思想所束缚,反而将三种思想融会贯通了起来。佛教的大彻大悟的智慧与道教归隐山林的洒脱相互配合,给苏轼作品带来了复杂的思想内涵和宽阔的胸襟;佛教要达到无我的精神存在与儒家拥抱现实的思想相连接,促成苏轼达到思想上感性与理性的和谐;道教的退隐于林和儒家的报效国家相冲突,反而令苏轼的作品更具有思考的魅力,正是这三种思想的相互作用,使苏轼在被贬黄州期间思想更为深刻,从而使其作品达到了更高的高度,为读者带来了文学美的享受。

    (编辑/嘉轩  作者/嘉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黄州时期的三教信徒苏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hue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