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与心理》(47)——剥卦与对立统一效应
老子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用今天的大白话说:
天下人都执着什么是美,这样就不美了。
天下人都执着什么是善,这样就不善了。
有和无两者相伴而生;难和易两者相伴构成;长和短两者相待而现;高和下两者相待依倚;音和声两者互为和合,前和后两者互为随从。
贯通天、地、人的圣人了然于心,能用无为来处事,用无言来行教,万物就这样不离开生命之源的道而生长着。
道生育了它,但不占有它;道长养了它,但不依恃它;成了功,却不居功;就因不居功,所以永远不离。
事物变化发展的过程与天道运行一样,是刚长柔消、柔长刚消、刚柔互相消长的过程;人类社会变化也是如此,刚与柔相互消长,反映了人世间君子与小人的斗争。
剥卦,五柔在下,一刚在上,刚几乎被柔变尽,柔长而刚消,所以称剥。联系人事,剥是小人得势的时代,小人尽剥君子,而君子要头脑清醒,切勿妄动。
柔长刚消,必有尽时,刚长柔消的时候必然到来。正如《序卦传》所说:“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是说事物不可能永远终结,上面剥落完了回来下面再上升,所以继续它的用“复”。“复”,一阳剥尽于上而又复生于下,故曰“剥穷上反下”。崔憬注:“夫易穷则有变,物极则反于初。‘剥’之为道,不可终尽,故受之于‘复’也。”
剥卦象曰:鹊遇天晚宿林中,不知林内先有鹰,虽然同处心生恶,卦若逢之是非轻。这个卦是异卦(下坤上艮)相叠。山地剥卦,坤为地,艮为山,山石风化,崩塌于地,为剥。剥落,有侵蚀之义。剥卦五阴一阳,即小人极盛,万物零落,称之为剥。阴盛而阳衰,小人壮而君子病。内顺而外止,此时应当顺从隐忍,不宜采取任何行动。
初六爻辞:剥床以足,蔑,贞凶。
是说有如床体的国家政权从它的足下根基开始剥脱时,这就意味着灭亡,其凶险异常。
六二爻辞:剥床以辨,蔑,贞凶。
是说有如床体的国家政权全部遍体都开始剥落时,这也意味着灭亡,其凶险亦异常无比。
六三爻辞:剥,无咎。
是说“剥”本乃一种正常现象,它有如人或树木脱掉了一层老皮,乃一种正常的新陈代谢,这种正常的剥脱将不会有什么凶险。
六四爻辞:剥床以肤,凶。
是说人赖以生存的是皮肤, 树木赖以生存的是树皮。如果国家政权的剥脱有如剥掉了人身上的皮肤和树木的皮,那就凶险异常。
六五爻辞: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
是说当国家政权面临如此剥脱衰落之时,当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就是牵着吉祥的两目毛色白的马去迎接聘用国家的屏藩栋梁之臣,以代替那些昏庸无能之辈,这样做,就可挽救国家的剥脱衰落局面。
上九爻辞: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
此爻有承接“ 贯鱼,以宫人宠”之义,是说君王如果能从新纳用一批屏藩栋梁之臣,给国家政权注入一些新的活力,国家这个有如硕大的果子一样的政权就不会腐烂了,这样的结果就是君子从新得时,而小人们自然被剥去屏障,失去时势。
这一卦多是梦占,即根据梦中所见情景,来占问事情的吉凶。 梦见安身之处的床支离破碎,无法安身;身无居处,意味着生活的基本需要没有保障,自然是不好的兆头。梦境表明,做梦者心有忧戚。孔子说过,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其实,只要是人,都有忧戚,只不过忧戚的具体内容不同罢了。再进一步讲,只要是人,都要为衣食住行而忧戚。先圣孔夫子,若不是有人供奉、送束脩,恐怕也没有那么多豪言壮语吧。没有衣食住行的后顾之忧,而后大谈君子、小人之别,放言君子如何高贵,小人如何下贱,确实让人疑心之后感到荒谬虚伪。
对立统一规律亦称矛盾规律,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规律。
它揭示,无论在什么领域,任何事物以及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之间都包含着矛盾。
而矛盾双方的统一与斗争,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内涵可大致概括为: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的不平衡性,即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例如,学习与休息是对立的。一天只有24个小时。学习的多了,休息的时间就会少。休息的时间用多了,学习的时间就少了。
但是学习与休息又是统一的。学习好了,就可以更好的休息。休息好了,可以更有效率的学习。
对立统一提供了解释极端事例途径。
对立统一定义推理:“两个互为极端的事物的相似度,要高于其中任何一端和中间事物的相似度”。
理解了极端也就理解了一般。比如讨论嫖娼这个现象,有三种观点:有人认同;有人激烈反对;我们这些一般人不去参与讨论,不会注意这些事情。
由此可以推论,那些激烈反对者,与赞同者更加相似,激烈反对的另一个意思就是认同,关注就是在意。这类似精神分析中的“反向形成”防御机制。
对立统一揭示事物矛盾的现状。
中国文化讲究阴阳平衡,自然界山川河流,天地日月等。社会中男女、大小、好坏等等,都是一对对出现的。
老祖宗提出了中庸之道,算是对于对立统一的解决思路。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就是顺其自然规律。
生活中类似任何事物都有无数种解释,也有无数种解决方式,我们固有的只是其中一种,要尊重别人的解释和解决。
这个世界只有两个人,那就是我和别人。由此,产生了对立冲突,也即是我的解释和解决,相对于别人的解释和解决,这是“天命之性”,矛盾的存在是必然的,对立的冲突是必然的。
怎么办好呢,那就是“率性而为”,这里率性不是任性,而是遵循事物本来对立统一规律,有对立就有统一。
看似对立,只不过是人的心理上的对立冲突,自然界只有统一没有对立。
任由对立出现,任由对立消失,最后就是统一与和谐。
通俗说,就是带着症状生活。
因为对立出现在心理世界,坚信一定走向统一的,如果暂时无法克服,我们还可以和冲突并存通行。
丁俊贵
2023年10月10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