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二三 写正史的工科硕士】
文:李彦
欢迎转载分享 盗文抄袭必究!
明朝开国第一文臣刘基说起“刘基”这个名字可能熟悉的朋友不多,但提起他另一个名字“刘伯温”相信大家便会恍然大悟,而伴随着刘伯温声名远播的是他的神机妙算、料事如神。刘基作为明太祖朱元璋的首席谋士,能文能武、谋略了得,文韬武略足堪诸葛,连朱元璋都称他“吾子房也”,可令人寻味的是他在民间所流传的却并不是一个谋士的形象,更多的如同“姜子牙”一般颇具神幻色彩的世外高人形象。
刘基秉承天象、掐指神算、未仆先知,这种江湖术士的表现连《明史》以及《太祖实录·刘基传》等官方史书都广为记载,反而对于他运筹帷幄、权谋策略上的记载却远不及他的道术那般精彩。刘基到底有怎样的神幻传说?而这些本为点缀人物形象的事例为何能够喧宾夺主成为刘基的主要画像?刘基又是怎样一步步迈向神坛的?且听笔者慢慢道来。
一、刘基的神话故事
明中期之后私家修史撰书逐渐增多,但这些文人骚士又很难获得最宝贵的原始史料,所以对于开国功勋和事件多会附加想象之词,作为明朝开国第一谋士的刘基也不意外。这里,笔者将采撷几例正史和民间史料,一同来看看刘基到底有多“神”。
最早将刘基的事迹神化的记载来源于他的同乡黄伯生所写的《故诚意伯刘公行状》,但这篇受刘基后人所托而做的传记,竟然被正史《太祖实录·刘基传》以及后来《明史》大量采用,乃至后来的刘基碑铭都深受其影响。
一个料事如神的人物一般都有一段极为惊奇的求学之路,如同张良在桥头获得天书一般,刘伯温也不无意外的参阅了天书。元统元年(1333年),年仅二十三岁的刘基在元廷恢复科举制度后,远赴大都参加会试。在京应考期间,刘基发现了一本天书的部分章节,读完之后便能倒背如流,此后他便如同打通任督二脉一般,学识突飞猛进,一举考中进士。
元朝疆域示意图获得进士身份的刘基回到家乡开启其入仕元廷的官吏生活,然而元廷根基已崩、基层腐败勾结现象极为严重,刘基无奈又多次辞官避世。但世外高人仕途不顺岂会在家蒙头苦闷?游山玩水才能配得上他们的情操。某日,刘伯温携同好友鲁道原、宇文公谅等人游历西湖,突然湖面西北部升腾起异云,这些人都认为此云祥庆,纷纷打算填词歌赋,唯独刘基一人独自饮酒,一边喝还一边自信地说到:“此天子气也,应在金陵,十年后,有王者起其下,我当辅之。”
这个金陵有天子气的预言常被后人用来形容朱元璋天命所归,也进一步显示出刘基具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如果说这个预言因为前后时间相隔较远而不具备较强的说服力,那下面这两个由《实录》和《明史》所记载的战场上的先知应变则无疑将刘基彻底推上了神坛。
《明史》记载,在决定朱元璋势力生死的鄱阳湖一战中,因吴军战船、军力均处于劣势致使战况极为胶着。而就在朱元璋迎立船头督战之际,侍奉其旁的刘基突然暴跳起来,急忙拉扯着朱元璋更换主舰。太祖一向知晓刘基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便急忙转移到其他船只上,谁知还未坐定,前船便被炮矢击沉。
此外,朱元璋曾命刘基在都督冯胜进攻某城前为其传授方略,伯温随即写下公文,令其半夜出兵,同时言道:“至某所,见某方青云起,即伏兵,顷有黑云起者,是贼伏也,慎勿妄动;日中后黑云渐薄,回与青云接者,此贼归也,即衔枚蹑其后击之,可尽擒拿也。”将信将疑的冯胜照其所言后,果然取得了大胜。
二、历史上的刘基
元末农民战争示意图对于这些史料上神乎其神的记载,我们站在无神论的科学立场上自然能够分辨真伪,那历史上真实的刘基到底是怎样的形象?明武宗的一句评价便能很好的将其概括:“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
刘基祖籍浙江青田,他的七世祖刘光世官居南宋太尉,受封荣国公、杨国公,南宋亡后,家族后人逐渐弃武修文,刘基曾祖父、祖父乃至其父亲都曾担任元廷文职官员。在这种书香门第的熏陶下,刘基自小便博览群书,凡天文地理、阴阳卜筮、诸子百家莫不精通,且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明实录》称他“敏吾绝伦、过目不忘”。
刘基学业精湛,因此在元廷恢复科举之后迅速考中进士,前后在元廷出仕官吏长达五年。在江西为元廷服务的五年时间内,天下已经大乱,刘基既秉公执法、以廉节著名,又能帮助元廷镇压叛军、保靖一方。然而刘基在这五年内因正直且能力突出受尽了委屈,他也知晓元廷已经失去人心,毫无再兴之机,便以自己弹劾自己的方式结束了他出仕元廷的管吏生涯。
至正二十年(1360年),刘基在朱元璋两次邀请后便决定出山担任朱吴政权的谋臣,旋即以一份“陈时务十八策”树立了他第一谋士的地位。当时朱元璋虽占据应天府,但势力较小且处于陈友谅、张士诚的两面包围,群臣均认为破处困境的最好方法是先消灭盘踞在苏杭富庶一带的张士诚,唯独刘基提出了更为高明的见解。他认为张士诚不过一“守虏耳”,不足为惧,夫“攫兽先猛,擒贼先强,今日之计,莫若先伐汉,汉地广大,得汉天下之行成矣!”朱元璋听从了刘基的正确意见,也为今后顺利解决陈友谅、张士诚等打下了坚实的战略基础。
此后应天府之战、鄱阳湖之战等决定朱吴政权生死存亡的两次大战之中,刘基更是奇谋频出,帮助朱元璋赢取天下多次立下大功,深得其信任。
此外,刘基不仅仅军事谋略了得,文学创作更是堪称一代巨擘,《明史》称赞他“所为文章,气昌而奇,与宋濂并为一代之宗”。但与宋濂陪侍太子朱标不同,刘基除归家守孝外几乎时刻陪伴朱元璋左右,朱元璋能从一个略识文字的红巾军首领蜕变为一个博通古今的帝王,刘基作为帝王之师可谓居功至伟。朱元璋曾夸赞他“每于闲暇,数以孔子之言开导我心,是以破知古意”。
明初都城应天府(今南京)平面图三、刘基封神的原因
刘基作为明初第一谋臣,军事谋略、文学素养、天文象卦均为一时人杰,单凭这些都能在历史上留下赫赫声名,可最终刘基却成为了传说中的风水先生,这与朱元璋的推波助澜不无相关。
朱元璋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出身最为贫贱的帝王,他常自言“淮右布衣”、“出身寒微”,而在迷信极为盛行的封建社会,没有传奇而又显赫的出身难以服众。因此,朱元璋便多次宣传其出身之异兆,宣称其为“真龙天子”,又借助道人周颠、张中等人精通术数来抹黑陈友谅,预言陈汉政权最终必败。
同样作为“真龙”就需要“能人”相助,刘基的出现填充了朱元璋身边缺乏张良、诸葛亮等运筹帷幄军师的空白,因此精通天文象纬的刘基便成为最佳的神化人选。朱元璋假借刘基之口,以日月五星之言,为其“顺天应命”做出了完美的解释,也为朱吴势力笼络人心起到了绝佳的作用。
此外,刘基后人对其先祖的刻意美化也同样不可忽视,前文所述黄伯生所写的《故诚意伯刘公行状》便是应刘基之子的邀请而撰写的,也成为影响民间传说的关键典籍。
写完刘基的传说故事,让笔者想起了中国古代乃至现今都非常有趣的历史现象。一个历史人物即便为国家做出极大的贡献,但没有一个传播更为迅速的渠道被人们所熟知,那他永远只能停留下青竹之上和研究者的脑海中。但倘若能够被写入历史演义、代入神话传说,无论是历史上多么不起眼的小人物都会大放光彩,就如三国里不起眼的廖化都能比明中后期大将李如松更为人熟知。
通俗不等于娱乐,但通俗难免会走向娱乐,然而这样的历史并不是真正的历史,正如甜点永远不能养人。真实的历史的趣味性、实用性其实远超戏说演义,只不过记录在史书上的枯燥文字就会让人望而止步,而如何将真实的历史以人们更能接受的方式所展现出来,我想这是每一个历史研究者都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周元雄.历史书写与民间演绎——刘伯温传说研究[D].
[2] 陈松林.刘伯温传说生成原因和衍生过程探析[D].
[3] 周元雄.刘基到刘伯温历史人物的传奇化[J].
[4] 张德信.略论刘基对明王朝建立的历史贡献[J].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