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昆得拉说,罪恶的制度并非由罪人建立的,而恰恰由那些已经找到了通往天堂的唯一道路的积极分子所建立的!
当时觉得是老先生和读者开的玩笑,生命中不能轻易承诺的情感中最艰难的是亲情,三个年青人,火气方钢,见了赤身裸体的年龄女子,犯罪心态是在所难免,在他以不道德方式偷吃禁果时,所要面临的惩罚也是在所难免,上帝在闭上一只眼睛同时一定会睁开一只眼!如果没有阁楼上的婴儿,一切可能都会成为秘密一直会被带到棺材里,可内心的善良给三个人死亡埋下伏笔! 很多时觉得编剧内心过于黑暗,如果不选择死亡,皆大欢喜更符合国人的口味,但可能编剧也是在考量道德与法,人情和法率谁重谁轻中选择了法制更靠近目前社会主旋律!不过也有媚上之嫌。
关于亲情我们大体认为是有血缘关系的纽带,三个年轻人,抚养一个婴儿,确实有点童话味道,让人想起美剧《三个奶爸一个娃》本身能碰撞很多激情有趣的故事,却被抛弃了!直接蹦到孩子七岁,也就是三个人含辛茹苦的用七年的时间把孩子抚养大,这七年中相依为命可想而至,所建立起的情感,用亲情也不为过!但奇怪是他们为什么不逃离到其他城市去呢?如此的大的命案,傻子也跑了吧,所以故事逻辑性不严谨,但也不影响其魅力。
孩子叫三个人爸爸叫了七年,他们也真的当成真的,孩子先天有病他们也只能竭尽权力为孩子筹钱,这可以解释为何这么就三个兄弟没有分开,他们没有选择婚姻也是因为,对于自己孩子病,一个人的财力是没法解决的,老大遇到歹徒搏命,是想把命抵给孩子,以求心灵上的救赎,老二做协警也是这样,他们在坚持的动力是能够更好的照顾孩子。这本身看上去矛盾,其实也有其逻辑性!老三,装痴呆陪着孩子照顾孩子7年,他的内心世界里亲情,罪犯,拧巴的如何去救赎,作者也是没有透视更彻底!最后选择逃离,之后跳崖。
我觉得是太混乱,无章可寻,是电影的败笔处!几种假设如果,老大,老二,没有被处死,而是便为从犯,几年后出狱,从新开始生活,秉承雷锋一样继续为社会造福,那他们之前的自我救赎是否变得没有意义呢?我看未必吧!作者也是被逻辑性变得过于呆板,当然从作品角度说给与观众心灵冲击力太小了!人最容易记得的是痛苦,最善忘的是幸福,幸福理论都存在于回忆中。假设二,老三没有死,坚强的活下来当在逃亡中找不到信念时,他选择了法律的裁定,但当知道最不致死时,被关几年后,继续为别人与他们同样命运的人做引导,他的智商在165所以一切都不会是问题!关于死的意义,有位将军说过,只有不怕死的人,才配活着!既然他们不怕死,为什么编剧让他们去死呢?死的背后又能给国人什么警示呢?佛教说,因果报应,但三兄弟在这七年内的救赎,却因果而结束,不能不让人惋惜!如果从法律说犯错误就应该承担后果,他们用生命为代价是否付出的太多?公平又有和在呢?如果从伦理说,那好人好抱,父亲不能轻易承诺给女儿的未来,就要用生命去交换,这个社会卫冕太残酷!
虽然有诸多猜测和不满,剧本逻辑架构能力又不强,但对于目前影坛看确实是部值得一看作品。只是这次心灵救赎玩的太过有点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