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代文化今日看点
换个角度答对题是什么样子的?

换个角度答对题是什么样子的?

作者: 兵鉴 | 来源:发表于2017-02-01 21:47 被阅读0次

罗振宇在《罗辑思维》节目第184期上讲了一个关于战略的问题。这个问题可能被大多数人抬的太高了,感觉好像不接地气。更多人认为只关注眼前就可以,战略好像太远也太虚。大过年的,就聊几句战略,反正是休息时间,现在这个时间段吃什么肯定是吃不下去了,喝什么也喝不动了,旅游的也都累了,追剧也都追的迷迷糊糊的了,那就给我5分钟讲讲战略。

战略(strategy)一词最早是军事方面的概念。战略的特征是发现智谋的纲领。在西方,“strategy”一词源于希腊语“strategos”,意为军事将领、地方行政长官。后来演变成军事术语,指军事将领指挥军队作战的谋略。在中国,战略一词历史久远,“战”指战争,略指“谋略”“施诈”。我理解的战略是指围绕最终作战目标而实施的谋略;战术则是围绕一个阶段性或局部的目标实施的具体打法。

我们先把高调的词汇放一放,鲜活的历史真实有趣的多。

1814年的维也纳会议,到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经历了100年的和平。此前的欧洲君主一言不合就打成一团,此后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无比惨烈,唯独这中间一百年风平浪静。

现在历史学界公认,这100年的和平归功于梅特涅所主导的维也纳会议。因此,欧洲的这个时代也被称为“梅特涅时代”。

1

克莱门斯·文策尔·冯·梅特涅,(1773年5月15日-1859年6月11日),是19世纪著名奥地利外交家。生于德国科布伦茨,从1809年开始任奥地利帝国的外交大臣,1821年起兼任奥地利帝国首相。任内成为"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的核心人物,反对一切民族主义、自由主义和革命运动,在欧洲形成以“正统主义”和“大国均势”为核心的梅特涅体系。

1809年,梅特涅任奥地利帝国外交大臣。当时的欧洲大陆处在动荡之中。大国为了争权夺利,不惜挑起战争。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政治风云瞬息万变。拿破仑掌权的法兰西帝国正在积极地图谋称霸欧洲,对奥地利西部造成巨大威胁;亚历山大一世统治下的沙皇俄国对东欧和近东地区垂涎三尺,给奥地利东部造成很大压力。在奥地利北部,好战的普鲁士正在迅速崛起。而奥地利国内,统治阶层日益腐败,国力衰微。无论哪个强邻,奥地利都没法单独对抗,加上欧洲各国的革命,使奥地利的统治阶层面临灭顶之灾。

梅特涅就是在这种国际国内环境下登上了政治舞台。他纵横捭阖,施展灵活的外交手腕,运用其敏锐的判断力和出众的外交才能,周旋于欧洲大国之间,寻求国际力量的平衡,从而维护和扩大了奥地利的利益。后来的历史学家将当时的欧洲格局称为梅特涅体系,而1815年之后大约十几年的光景是梅特涅体系的黄金时期,因此这个时期被称为梅特涅时代,梅特涅本人也被戏称为“欧洲的马车夫”。

2

我们长期有一种几乎是被锁死的答案,叫弱国无外交;我们长期秉持一种认知,只要是有益推动历史进步的革命都应该是人类社会的不二选择。最起码我就是这样,以至于这么多年看到的那一段熟悉的、和平的百年史竟然无动于衷。特别是面对着后来的两次世界大战、面对着历史陈迹中数千万累累白骨、面对着人类智慧与文明的百花园化作焦土。狭隘的思维、一种标准答案的思维模式禁锢我们的时间太久了。

回看那段历史,梅特涅以弱国及极少的政治资源在外交转圜中闪展腾挪而为奥地利以至整个欧洲带来百年的和平环境真是艺术。

梅特涅有一个称号叫“蝴蝶大臣”。在维也纳会议上,他像一只花蝴蝶一样到处飞来飞去,跟这个聊聊,跟那个聊聊,把这个带到书房叨叨几句,把那个带到书房搞一些阴谋诡计。

梅特涅讲过一段话:我控制欧洲局势的心法其实就是一条,就是确保所有国家之间的矛盾要大于他们和奥地利之间的矛盾。

敌人和朋友搞清楚有那么重要吗?大家都有矛盾,但是这个矛盾都有化解的可能,只要我确保你们之间的矛盾大于你们和我之间的矛盾,你们就会永远争取我的支持。所以我奥地利虽然国力不强,但是我就是控制欧洲的局势,这就是梅特涅的战略思维。

3

“均势”或称“权力均衡”是西方古老的外交准则,在欧洲历史上,特别是17至19世纪中得到了充分运用。在欧洲最早推行均势外交的是英国,19世纪,英德奥三国把均势外交推向了高潮,梅特涅就是那时的代表人物。网传前任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就是很受梅特涅战略思维的影响。

在罗胖那里,他是这样解读战略和战术的:“战略和战术不是我们平常理解的大和小之间程度上的区别,而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战术思维,是运用资源达成目标,这个目标非常简洁、清晰,就是要赢,最好对方全死全输,我是全活全赢。战略就不一样,它也是运用资源达成目标,但是这个目标保守得很:它先是承认我生活在一个均衡的格局中,然后我推动这个均衡,向下一个均衡点转化;我希望自己在下一个均衡点当中的优势稍微大一点点,这叫战略思维……战术的目标是赢,而战略的目标是下一个均衡点的达成。你能永远赢吗?就像你饿,你吃,你总有吃饱的那一天。那个时候你会说,我不吃了,我不赢了,我们坐下来聊一聊,这不就是下一个均衡点的达成吗?战略思维要求我们超越战术思维,从那个最终的均衡点回推我们现在应该做什么。”

为什么我要把那么长一段话原句辑录到此呢?因为这段话把一些我们今天已经遇到和未来一定会遇到的问题给出了另一种答案。就是转圜,通过闪展腾挪可以避免许许多多硬性对撞,即使是历史上作为弱国需要,今天作为强国更需要;即使是个人的成长发展也需要。

4

开开脑洞,对比一下看看历史上被我们宠惯了的拿破仑吧。用他的外交部部长塔列朗的话说:“拿破仑这个人是不能跟他混的,为啥?野心太大了,他永远要赢。好,就算这次打俄国他赢了,那又怎样?因为他下一个目标一定是征服埃及,征服拜占庭,征服英国,那整个这个国家就会被他拖到血海当中。总有一天他会败的,而那个时候法兰西民族可就是万劫不复了。”即使这个外交部长最终投降了别人,他的话仍然有深意。

这段历史告诉人们,当今的世界上最优秀的国家都不再是追逐单独赢,而是我赢你也赢;今天的人们相处的最高原则也是合作共赢;今天的处事方式也应该并最终走向这样一种选项,不管我们之间有多大的差异,最终的交集将是共赢,这就叫战略。

本文素材来自《罗辑思维》第184期节目《什么是战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换个角度答对题是什么样子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iul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