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还是握着笔?」
如今的文字平台在趋向饱和,各大盟主的地位已经稳固,在后期,粉丝量是几何乘方地生长的,早年间的努力得到井喷式的回馈。涌入的新品牌/个体想要出头,一捷径是被“大v”提拔/借助已具规模者打广告。人人都会的事想杀出重围,有两条路径:把大家喜闻乐见的事情做到极致;把自己喜欢的做到极致。前者需要异乎寻常的嗅觉,和深入的调查、分析、训练,我选择后者,从写点让自己舒心的事情开始。并且,这是个小挑战,我决定不在宣传上花一分钱。
1.
不知道你玩没玩过早年的手游,我是说,那种按键的古早手机。
《仙剑奇侠传》系列就比较典型:游戏一开始,先让你跟着主人公体验一把人民币玩家的最高级状态,成千上万地掉血,各种眼花缭乱的绝招,然后一觉醒来,大侠请踏上征途,装备:布衣。草鞋。系统任务:获得桃木剑(0/1),level 1.
:)
在平台上写东西就像打怪升级一样。每一个认可都来之不易。
譬如公众号,在自己运营之前,觉得那些几百的阅读量实在有点寒碜。
直到你因为第一篇阅读量突破个位数的文章而感到那由衷的欣慰。
是,一件事只有真正去着手了,才能正确地评估那些标志或成就。做着做着,你也更知道了个人和团队的力量悬殊在哪里。不过没关系,因为你没有在比,你有温度,因为个体的你在匀速地进步。
2.
输出,不断地整合,一半来自天性,一半来自惯性。你会不断丰富和加深自我认知:长于什么,囿于什么,心里有一张蜘蛛网状的能力分布图。
写下来,白底黑字,甚至重复的语词,和你惯用的句法,都能纤毫毕现。
我三分钟热度,那就利用好每一次心血来潮。我有小念头,那就把碎珠散玉串成灵而润的珍绮。“我有什么”,到“我能给别人带来什么”,这很关键。在反复的修习中你的初衷也得以澄清,一次次摇荡,一次次过滤。读者和书写者双向选择,每一个对自己有所要求的人,都能感觉到某种倒逼和进阶。
写,是隔三差五最好是天天都要写的,表达的顺畅和思路的开拓——这种运作可以称之为遛脑和遛笔。慢慢的,学会自我调动,也对自己的精力状况越来越熟悉,走过的,要记得回头看看,校验自己的逻辑能力,以及那些心路的实拍。
有一些珍贵的东西,只在城堡最中央的塔楼,不用“量”去攻克,你就是无法遁入。不专习画的人,小时候画成成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儿时我有莫名的共情,笔下人物哭泣时我会不自觉地跟着张着嘴巴,而现在我紧闭双唇,那些不成比例的小人依旧僵硬着五官。塞尔努达说,有段时间他写不出东西来,但经历了很多事,下一个阶段,便是更为丰富的诗歌。不错,而这是建立在保持去做的努力之上的,不管努力有没有凝聚出某种“成果”,这个趋向的力始终没有消散。不知道写什么,里尔克说了,那就从你的童年开始写,从你知道的开始写。
是了,焦虑就是因为对结果的渴求,和对过程固定的认知。
3.
生活一直在教习于人的,是「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
人要有很强的心力,才能驻留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认真地吃饭,认真地走路。摘下耳机,听听世界。放下手机,拿起人生。多简单的文案,随口就可以扯出一串。但是as you know,难。被很多东西包围着,太益于获得的空间上的安全感(像老祖宗们躲进洞穴,像只存在于寓言小故事中的火烈鸟钻进沙滩),然后可以在心里的时间上逃逸,恣意想入非非,当然,更多的干脆就是被占据,被填充使我们鼓胀又轻飘,像那袋怎么也塞不进书包的氮气填充薯片。
这就像在酥软的春天,窄巷里的猫弓着身子回旋、自戏。百无聊赖的那种取乐,连“恨铁不成钢”也是在自己脑袋上轻拍一二。
你要练习,你要反复地下潜,头颅上是提着线一样的气息。我们真的好缺乏一种可以随时下潜的平静。古人叫它定力,现在的研究所用冥想时体内的生化反应来为它寻找源头。你会忘记,没关系,再来。自己想通的自己也会忘,通透和达悟畅意的时刻可能和梦境之类的被储存到同一间地下室了。
真的没关系,再来。
4.
写作的一大好处,是不写作的人难以领略的。
那就是对读的影响。
有位朋友说,不想成为伟大的作家的,不会是最好的读者。
我笑,判断句总是比排比句还有气势。
可取之处在于:当你尝试写过了,读的时候,就真的“什么都懂了”。你会知道它好在哪里。念中文系之前,我的顾虑是眼睛会不会变成解剖刀,从此无法“沉醉”,其实是在写过之后,你的目光才会变得尖锐。年轻人的迷思:“此为巨人,我为侏儒”的打击,或陷入对伟大作品的嫉妒,但这种嫉妒,也是年龄的产物,是将被岁月弥合成鎏金补玉的五味子,也常常是写作时必不可少的兴奋剂。
张大春的《说时迟那时快》,毕飞宇的《小说课》,帕慕克的分析,埃科的自白,伍尔夫的剑桥演讲……作家的眼光是最好的。
5.
推广自己并不丢人。只要这个形式是舒服的,是贴合你的心意的,你就会得到助益。有能力,想被看见,这难道有什么不好?勇于尝试本身自带幸运加成——原因就在谜面里:因为你广撒网,因为你出海勤。
关于形式的舒服,只想再补充一句:文字的前引永远不要过冗。有一种谦虚是信任别人,有一种正常是相信别人的能力。其实真的不需恁多的导入,你知道那让我想到什么?是泛滥的国产“生活技巧”小视频——先是一双明显非手模制作者的手,带着倒刺,对着那个装着苏打水的碗指指戳戳一阵,他们真的没有看过哪怕是搬运过来的油管视频吗?
……
如果这是一部电影,那你决意动笔的那一刻该是被拉长的镜头,此后便切入remix版的热血BGM,把你那些揉头发的样子、忙不迭撕出纸片记录灵感的样子、合上书本若有所思的样子,都囊括在层层上翻的乐潮中,电影的套路总是在这时候达到一个小高峰,后面有坑,让主人公陷入崩溃的那种,不怕,因为努力带来的焦虑可以在自我认知中被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而走过的路从踏上开始,就已然是一种勋章。
关于题目:
因为我是写荐书类的文章,本身带有评论形式、整理性质,原创性不如杂文要强,这类“文摘体”本身不受欢迎。但是这是我乐意做的事情,所以还是欢脱地一路写了下来,并思考怎样写得更好。
这个时代最稀缺的就是注意力,高中时我在微博上写过转发无数的文章,第二天就立刻门可罗雀,一地鸡毛还是一夜辉煌?全看你自己。化身成数字信号的时候,我们只是别人指尖的0.3秒,所以有那么多的“爆款标题”在麻木着人的阈值。然而,这些比起你对自己的追寻和想对世界做的事,都太次要太次要了。会有人为你而来,你也会找到这条无止境之路上值得感念的里程碑。
语/黑泽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