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听一鹏提到永澄老师,他的语言里满是对老师的肯定和感恩。那时候,我就想着,总有一天我也要去体验永澄老师的课。所以今年,即便已经上完行动派梦想清单的课程,做了年度目标,我依然报名了老师的课程。
但是,这并不是一段特别愉快的学习经历,中途有很多不舒服的小插曲。然而,学习不就是跳出舒适圈,去做那些有点难的,让自己不舒服的事情吗?
以下,是自己暂时的一些复盘,我想,这门课,自己还需要花至少一周的时间去继续学习与探索,那时候,应该能够拨云见日,有不一样的感悟了。
不知所措的开始
12月29日,这真是一个特别的好日子,这一天,既有行动派的梦想清单训练营的结营,又有剽悍一只猫的年度分享,当然,还有永澄老师的第七届年目标营的开营。这一天,对我来说没有选择困难,有的只是被安排上日程的事项和遗忘。
是的,是遗忘。因为习惯了行动派每一个课程的纸质物料,那种拿到东西知道我要如果安排这一段时间的放心,那种有一张课程表在那里,知道要怎么做的自信。
可是,在这门课上,我完全懵圈了。遗忘了开营仪式,当然,也错过了开营仪式。爬楼的时候,看到那一份满满当当的学员手册,又是幕布上的,内心突然就排斥上了,压根不想去细细地读。当然,这其中也有工作的繁忙和辅导孩子的因素。所以,学员手册被我搁置了好多天,当然,课程也一并落下。
后来我反思为什么行动力如此强的我,在对待这门课程的时候会如此慢地进入状态,很大的一个原因是拿到那一份学员手册带来的。没有读完学员手册,我不知道如何听课,不知道如何参与每一天的活动,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预约点评。
另一方面因为注重仪式感,和长期从事文字的工作的关系,对于这种如说明书一般的文档,对于冷冰冰的学员手册,我通常都是自动忽略的。
找到节奏:你想要的,你要自己去争取
几天排斥期后,看着小组群里大家的讨论,内心升起一种惭愧感。
六哥说,学习每一门课,要把它三倍赚回来。可是,我连学习都还没有开始!
于是,我调整了心态,抱着必须完成的决心开始早起听课。有一天早上四点多醒来,听了任务1-4的内容,听完之后就安心多了,也在那天早上补了前面的作业。
补完作业之后,开始参与群里的互动。预约点评,预约答疑。在这过程中,比较深的感受就是:你想要的,你需要自己去争取。
我不知道是哪一天开始发布的点评预约(群里有发布,信息太多没有去看),也不知道答疑的频率是什么样的。等我完成作业申请点评,已经排不上好了,所幸,答疑终于得到了回应。
而这,也让我反思主动性,这么多的学员,这么多的作业,铺天盖地的信息,你如果没有保持一份对这件事的重视和觉察,那么,终将错过好多好多,错过了,又难免会有焦虑。
点评之后还有小程序打卡的插曲。第一次作业在小程序提交后,之后群里发了幕布的链接,而这个模板也把几节课的作业都涵盖了,所以很自然地,我忘记了小程序要同步打卡!发现的时候,哦,My Gad!过期了,打不了了。
这种感觉像什么呢,就是你兴冲冲地跑去一家期待了很久的饭馆吃饭,然后店员告诉你:不好意思,我们需要预定。所幸,后面又开放了打卡权限,才让强迫症的我舒服了一点点。
开始收获:目标越清晰,计划越详细,越利于实现
找到节奏,参与进来之后,渐渐地也有了收获。一方面惊叹于永澄老师介绍的思维和工具如此之详细,另一方面遗憾错过了那么多精华,感觉就像错过了一个亿。
收获的内容这一篇就写这一点,更多内容见还未完成的三个和目标有关的课程的学习收获。
写在结尾的反思
瞄定效应与固有认知
可以说,这是我第一次学一门课程有过情绪——不知所措、排斥。以往不论线上课还是线下课,都是特别快地进入状态,然后很认真听课,做笔记,做输出。
可是,为什么这么棒的课程会有这样的情绪产生呢?除了开头提及的错过开营仪式和学员手册带来的冷冰冰的感受,最根本的问题是锚定效应。
因为宣传文案和小伙伴的推荐,让我对这门课有着很高的期待,当这种高期待没有达到预期,相反体验感并不是特别棒时,心里自然而然产生了排斥的心里。
学习是自己的事
当我渐渐适应了这个环境的学习时,“学习是自己的事”这种感悟就蹦了出来,且更加清晰。学习是自己的事,即便是在社群里面有人带动。但是,如果你不付出时间,不去钻研,不去主动争取点评,争取答疑,那么,你就错过了很多很多。
怦然心动的期待
在做期待的时候,怦然心动是我遇到的最大问题。
回顾到现在的生命历程,似乎没有多少事情是让自己怦然心动的。更多的是应该这么做,责任需要我做这件事,做这件事会让我收获……
所以,即使完成了作业,我依然不觉得那是我怦然心动的期待。上周六,参加完热情测试的工作坊,对于这个问题我再次进行了思考。
热情测试要你写下的10条热情,梦想清单要你写下的10个梦想,目标管理要你写下的所有期待,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需要你去探寻自己。
热情测试在确定完五大热情测试之后,会让你写下标志,在这个过程中,我才体会到了那种怦然心动的感觉。那是听到之后嘴角会不自觉上扬,是眼里冒光,是身体都不自觉有了活力的感觉。
一点个人的小建议
虽然学习是自己的事,要学习者主动,但是,如果能在一开始就给学员足够清晰的学习路径,那么,参与者的体验感、学习效果会更好些。
什么才是足够清晰的学习路径呢?
首先便是视觉化的课程表,哪一天有什么课程,课程重要程度,是否一定需要参与的,需要什么时间完成什么等等,比幕布上那份表格更加清晰些,更小白一些。
其次,视觉化的课程大纲。
可以不列具体内容,但是对于课程大纲可以用单独一张更加简单的图片呈现出来。让学员知道学习完这么课,我能收获的有哪些,哪一些是我更需要花时间去学习的。
以上课程表和课程大纲都可以有两版,一版精简的适合立刻上手的,另一版就是一箩筐的,像这个学员手册。当然,如果能配套纸质的物料会更好些。(不过也是赞同永澄老师的环保嘻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