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国学与传统文化历史
历史评弹:韩信,形格势禁,兵善其位,动善其时,运兵取势则必胜

历史评弹:韩信,形格势禁,兵善其位,动善其时,运兵取势则必胜

作者: 王俊杰猛 | 来源:发表于2018-02-04 07:30 被阅读12次

简书 王俊杰猛

韩信系列之四。

韩信在击灭魏王豹后,并没有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因为他深深地知道项羽英武果敢,楚军骁勇善战,绝非魏王豹和魏军所能比拟的,汉军虽有破魏之胜,但与楚军相较仍不免处于下风。因而,韩信认为与楚以力相搏,不如以势困之,故向刘邦提出了“分兵三万,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对楚实施战略包围的策略。

韩信此计意在分兵北上,若一举击灭赵、燕、齐三国,既可发展自身的势力,又可扩充兵员给养,同时也可在态势上对楚军形成合围之势。这可以说是一个抢占先手的招法,楚军此时不得不应。而由于扼守荥阳/成皋一线的汉军刘邦部的存在,楚军又不能盲目北上,与韩信争锋于燕赵之间,其原因在于一旦楚军北上,据守于天下心腹之地的刘邦部必然乘势东进,引兵绝其粮道,断其归路。若真如此,形势对于楚军则是大大的不利。

项羽 韩信 刘邦

项羽也看出了形势的严峻,如放任汉军韩信部做大,很可能会使自己处于以孤楚对抗天下之境地,但由于汉军采取的奇正分兵、迂回包抄的策略,使得楚军形格势禁,一时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只得举全楚之力强攻荥阳进行搏杀,力图击破汉军主力,擒贼擒王,使得各路汉军不战自乱。

然而,项羽此举正中汉军下怀,刘邦依托荥阳、成皋之险,敖仓之粮,与楚军展开拉锯战,拖住楚军。这样汉军一来可以依仗地利最大限度的消耗楚军的实力,使其士气消沉;二来也为北上的韩信部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从而为汉军最终实现对楚军的战略合围提供了条件。

由此可见,韩信在楚汉争霸的谋算中业已胜出项羽一筹,此后项羽处处受制,楚军兵力亦不得伸展。

刘邦 简书 韩信

汉军这种强大的军事态势,正是由于韩信巧妙的奇正分兵而形成的,但这种分兵并不是随意的,是有讲究的。如果韩信分兵南下荆楚,以袭楚军后方,虽也对其产生一定的威胁,但楚军也不难应对。楚军完全可以置汉军刘邦部而不顾,在楚地与韩信部决战,这样无论刘邦部参不参战,其固有的地利优势都没有发挥出来。一旦楚军获胜,进而分兵攻取关中,刘邦则失王业之基。

因此,韩信此次奇正分兵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赵、燕、齐三地本不是楚军之虚,然而由于荥阳/成皋刘邦部的存在,就变成楚军的空虚之处了。真可谓千古高手不过于化敌之实为彼之虚。此外,如果军队分兵过早,就容易暴露韩信军/事行动的真实意图,易遭对手分隔包围各个击破;而军/队分兵过迟,又可能会使韩信坐失良机,不利于兵力的展开。

历史 韩信 简书

那么,在军/事中,“势”究竟是什么呢?

自古兵家众说纷纭,一般认为:势是军/事领域的一个抽象的概念,其含义是指军/事指挥者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合理运用自身军事实力,通过改变己方正兵与奇兵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和运动,从而造成有力的态势和强大的冲击力。

往往己方军/事行动的主动性越强,对敌方产生的牵制力也越大;己方的变化越紧凑且越具有张力,则产生的势也就越强。而强大的“势”可以在牵制和打击对手军/事实力的同时,摧毁其作战的信心与意志,有助于彻底战胜对手,并最终取得最后的胜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历史评弹:韩信,形格势禁,兵善其位,动善其时,运兵取势则必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kap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