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国格言漫话
夏德元:中国格言漫话之 多行不义必自毙

夏德元:中国格言漫话之 多行不义必自毙

作者: macmak | 来源:发表于2019-03-25 23:03 被阅读0次
不解释

这是一句非常古老的格言,出自《左传·隐公元年》,郑庄公的弟弟共叔段阴谋叛乱,企图扩展势力以伺机袭击庄公。大夫祭仲建议郑庄公对段及早处理,庄公说道:“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别着急,你就看着吧,他这样搞是不会有好下场的!这句格言后来用作成语,表示坏事做多了,必然自取灭亡。

《聊斋志异·禄数》记述了一个“多为不道”者终得恶报的故事。

某位达官贵人,为非作恶,干尽了坏事。他的妻子经常用因果报应的话劝诫他,他一点也听不进去。话虽这么说,可他心里还是并不那么踏实。某一次,达官恰好听说有个方士十分高明,能预知人禄命寿数,他便悄悄前去请教。方士注目细细审视了这位达官一阵,然后说:“您再吃二十石米、四十石面,上天赐给您的禄数就完结了。”他回去对妻子说:“估计一人一年到头不过才吃两石粮食,如此算来,我还有二十多年的阳寿,哪里会因为行不善就断绝了呢?”于是照旧横行霸道,为非作歹。过了一年,这位达官贵人忽然得了消渴病,吃得特别多却很快又饿了。一昼夜之间居然要吃十几顿饭,不到一年就死了。

《聊斋志异·戏缢》所记故事则更加离奇,听了不能不让人为之啼笑皆非:城里一位纨绔子弟,平日流氓成性。一次到村外遛达,远远看见一位少妇骑马而来,就对同伴夸口说:“我能令其一笑。”同伴都不相信,就约定打赌,谁输了谁做东请吃饭。纨绔子随即突然奔到少妇马前,连声大叫道:“我要死!我要死!”并随手从墙头堆放的高粱秆中抽出一根,露出一尺多长,然后解下腰带往上一挂,把脖子伸进带圈中假装上吊。那少妇经过他面前时果然笑了,其他人也都笑出声来。少妇走出很远,纨绔子仍然一动不动。大伙儿更加笑得前仰后合。待上前细看,那家伙已经“舌出目瞑”,竟然真的断气了。

《汉书·王嘉传》所录民谚“千夫所指,无病而死”,则揭示了坏人终遭恶报的因果机理:坏事做尽,必然激起民愤;民怨沸腾,坏人必遭报应。

当然了,这在多数时候只是善良的人的善良愿望而已;现实生活中,多见的是坏人当道得势,还享尽天年,而好人则灰头土脸,常不幸早夭。因为坏人飞扬跋扈,目空一切,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往往占有更多的资源,享受更多的优惠;好人则谨小慎微,瞻前顾后,委曲求全,明哲保身,往往甘居人后,受苦受穷,连本来拥有的也被剥夺。

读过《古文观止》的都知道,郑庄公在说出这句千古名言的同时,也在巧施心计,使出了欲擒故纵的手段,诱使共叔段得寸进尺,愈加骄横,才最终得以轻易将其打败。所以,我们可以寄希望于天意,但是,也决不能完全寄希望于天意。行动起来,别等着不义者因多行而自取灭亡,而要在坏人坏事刚露头时就加以防范,甚至抓住机会将其剿灭。

这几天国外社交媒体疯传一个让人看后极度舒适的帖子,说的是一伙持枪劫匪在美国民风“淳朴”的德州夜间入室抢劫,结果被屋主——20岁的德州青年全部干掉。五个劫匪中的三个当场毙命,另外两个也重伤住院。也就是说一人成功解决五个持枪歹徒。五个劫匪中,除一人是在室内解决,另外四个都是在劫匪逃窜途中被青年追杀!结果你猜怎么着?该青年不仅毫发无损,而且也没有以防卫过当或故意杀人嫌疑被起诉……结局堪称完美!

看了这个消息,除了感到舒适之外,你是羡慕呢,还是羡慕呢,还是羡慕呢?

不提供翻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夏德元:中国格言漫话之 多行不义必自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kdi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