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要有一个认识:人的发展是动态变化的,“差生”“后进生”也能转化为“优生”“先进生”,关键是我们如何转化他们?
苏霍姆林斯基在几十年里不断研究儿童,先后为3700名左右学生做了观察记录,能指名道姓地说出25年中178名“最难教育的”学生曲折成长的过程。
转化后进生的前提是转化自己,转变自己的心态,换一种眼光看待学生。如果只是从自己的视角看,我认认真真备课,辛辛苦苦教学,而学生却在上课堂上睡觉,不认真完成作业,调皮捣蛋,那我确实觉得他们可恨。可是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哪怕他们在学校听着枯燥无聊的课,他们仍然日复一日地背着书包,风雨兼程地来到学校学习。哪怕他们忍受着老师的呵斥,同学的嘲笑,他也仍然尊敬的叫了你一声老师,他们过得这样辛苦,我们却没有看到。
当然,转化永远是相对的。首先并不是所有的后进身都能够被转化。因为一个人的变化需要家庭、社会、学生和他自己的合力。老师只能尽自己的力量或通过自己的力量,尽可能调动其他积极力量转化后进生。其次,任何学生被转化的程度也不是绝对等同的,有些可以转化得非常优秀,甚至出类拔萃,而有的则可能是成为合格的公民。我们认识到转化是相对的,就能放弃不切实际的理想化的教育目标,进而减轻自己的思想负担,甚至放下不该属于自己的负疚感。当然,对于有责任心的教师来说,我们永远也不会因为这种相对性而放弃他们。
在实践中,关于转化后进生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注意情感倾斜,对他们真诚的关爱是转化的一剂良药。并且这种爱不该仅来自老师,更应该来自班集体,让他感觉到整个班集体在爱他,所有同学都没有抛弃他。甚至有时候教师要有意识的把自己对后进生的爱隐藏起来,不动声色地将它转化为集体对学生的爱。
第二,唤醒向上的信心。只有当学生自己有强烈的上进和信心时,他的进步才会出现并得以持久。要唤起学生的信心,就要让他意识到自己有很多优点,可有可能奋发向上。
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一书中说过这样一个观点: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首先发现,并且善于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美好的萌芽。
第三,引导集体舆论。把自己对某一学生的表扬、鼓励、关心、帮助变成集体对这个学生的表扬、鼓励、关心和帮助。教师要在班级诞生之初就受法营造出洋溢着温情又充满正气的班风。把后进生始终置于集体的注视之中,让他们随时感受到来自全班同学温暖和期待的目光。
第四,允许不断反复。不要要求学生绝对不犯相同的错误,而是尽量希望学生犯错误的周期长一点,最后渐渐克服某些坏习惯。
第五,要以表扬鼓励为主。对后进生来说,他们从来不缺批评,而听到的表扬和鼓励就少了。对他们来说,表扬和鼓励多多益善。李镇西老师每周都发报喜单,由孩子拿回给家长签字,周一返校后交回,报喜单期末再统计好,分发奖品。让家长和孩子一起接受表扬,家长也会更积极主动的配合班主任的工作。
第六,暂时降低要求。无论是行为习惯还是学习成绩,别妄想他们一步登天,适当降低要求,他们反而可能会跃跃欲试,慢慢进步。
这些原则可以学习借鉴,但是其实任何方法都不能百分之百的解决我们面对的“这一个”学生。转化后进生,主要还得靠自己在实践中探索,不断总结,这实际上是一个科研过程,如果天天都和一个或一群后进生打交道,只要有耐心并且善于思考和总结,几年下来,你就绝对是转化后进生的专家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