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不仅在政治,军事等领域具有极大贡献,其诗词也以壮阔优美,纵情浪漫,庄严伟岸,酣畅淋漓的特点,在文化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具体而言,毛泽东诗词具有如下几大特色——
一.存在辩证的对立与统一。毛泽东同志是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其对于矛盾论,辩证法的理解可谓入木三分,故而他的作品最大的特点便是结合,概括起来有四点:壮阔与清新的结合;精美与朴实的结合;形象与哲理的结合;严肃与活泼的结合。“结合”这一特点贯穿了毛泽东的全部作品,值得一一解析,以便了解毛泽东同志的诗词特点与思想感情。
1.壮阔与清新的结合:毛泽东诗词以雄浑豪放为主导,但同时拥有俊朗清新的一面。被人们誉为毛泽东诗词中影响最大的《沁园春•雪》不正是如此吗——“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何等雄壮的气魄!而“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又是那么秀丽夺目!类似这样的诗句,使壮烈与俊逸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2.精美与朴实的结合:毛泽东诗词大部分可谓精雕细琢,字字珠玑,但也有不少的直抒胸臆——如《清平乐•蒋桂战争》中的最后一句“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的“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虽然读来如行云流水,明白如话,但晚年的毛泽东诗词则因过于直白,失去了文化意蕴,如《念奴娇•鸟儿问答》中的“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实在是一大遗憾。
3.形象与哲理的结合:毛泽东同志曾评价宋诗“缺少形象,味同嚼蜡”故而在他自己的作品中常常可发现寓理于景,寓理于形的现象,如《九嶷山颂》中“瑶汉同胞殷古谊,长林共护紫霞红”,《如梦令•元旦》中“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将“紫霞红”,“红旗”等赋予了内涵与深意,使读者在品读意象之时,自然而然感悟哲理。不愧是哲学家诗人!
4.严肃与活泼的结合:毛泽东是一代伟人,固然伟大,但也有血有肉,脱不出俗世,有属于他自己的幽默诙谐,嬉笑怒骂,可以从他《七律二首•送瘟神》其一的“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中对消灭了害人的血吸虫的感叹以及《和柳亚子先生》的“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对柳亚子先生的开慰劝诫,均显示出了毛泽东的幽默,风趣。
二.对格律词的极大创新与发展。纵观毛泽东同志的诗词创作,大多为格律诗词。毛泽东虽然发表过诗歌应以新诗为主的主张,但也曾指出“形式的定型,并不意味着内容受到束缚,诗人丧失了个性。同样的形式,千百年来,真是名诗代出,佳作如林。固定的形式并没有妨碍诗歌艺术的发展。”甚至是动情表达“我冒叫一声,旧体诗词要发展,要改革,一万年也打不倒。因为这种东西最能反映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特性和风尚。”由此可看出毛泽东对于旧体诗词的态度——保留原始的面貌,加以改革创新。而毛泽东的作品实实在在的体现了他的观点。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
1.毛泽东的反其道而用之:毛泽东思想活跃,这不仅仅体现在他的军事指挥及社会主义建设上,从他对古往今来诗词中赋予某一物象的意义的改动上即可看出——以往的咏梅诗,将梅花塑造为“坚贞自守,寂寞孤傲”的形象,如王冕的《墨梅》中的“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而毛泽东则使用“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等一系列生动,活泼的语言,塑造了一个俏丽可爱,乐观向上的梅花形象。再如我国从古至今不计其数的歌咏高山的诗,但从未有哪一篇与社会,与国家联系紧密,但毛泽东却有如《念奴娇•昆仑》,《五云山》一众既抒发了对巍峨高山的赞叹,也抒发了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的关心。我们虽不能苛责古人的局限,但不得不承认,这在于毛泽东属于共产主义,属于中国人民,具有唯物主义世界观。这是他与所有前代文人最大的区别。
2.遵守格律而又不被格律羁绊。不能说古人诗词中没有突破格律的“壮举”,但在毛泽东这里却是尤其明显,如“坐地日行八万里”一句,就因“数据”而不拘平仄。且更有不少诗词突破了原来不可通押的规定,使用今韵通押。读起来依然朗朗上口。
三.毛泽东诗词的历史性,无论在任何时期,毛泽东的诗词都具有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经久不衰的《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七律•长征》,《浪淘沙•北戴河》等名篇,在现代社会读起来依然有他的意义——《长沙》诗对于青年树立远大理想的教育意义,《北戴河》词的奋勇拼搏,敢于“换了人间”的精神气魄,不正是我们在进入改革开放深水区之后所必需的精神吗?这种精神历久弥新,永不过时。这也正是毛泽东诗词对于我们的国家所具有的历史性。毛泽东诗词永远都是中国文坛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四.毛泽东诗词对人民的描写。自古似乎没有哪一位诗人向毛泽东一样关心人民,尤其是中国的农民阶层。毛泽东用如椽大笔和盖世豪情塑造了人民群众的群体形象,热情讴歌他们的革命精神和光辉事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之伟力存在于民众之中,他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放手发动群众。“十万工农下吉安”,“百万工农齐踊跃”,“唤起工农千百万”。新中国成立后,亿万劳动群众战天斗地、奋发图强的丰富实践成为毛泽东诗词的生活源泉。毛泽东笔下的群体人物和英雄形象是正义的化身,具有崇高理想和共同奋斗目标。“六月天兵征腐恶”,“要向潇湘直进”,“不到长城非好汉”,“宜将剩勇追穷寇”。毛泽东坚信人民群众一旦觉醒并汇入时代发展潮流,将成为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横扫千军如卷席”;“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人民群众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创造者,不仅勇于打破一个旧世界,而且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最后,摘录毛泽东同志自青年时代至晚年的优秀作品,以便欣赏。
(一)青年时期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二)红军时期
念奴娇•昆仑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三)抗日时期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在这里,毛泽东把“苍龙”解释为 “泛指敌人”同样符合他的词意与当时的战争实际,因为缚住蒋也是为了缚住日。所以,无论哪种解释,毛泽东的《清平乐•六盘山》词都是歌咏红军长征、鼓舞全民抗日的昂扬战歌。)
(四)解放时期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五)建设时期
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参考:季世昌《一代伟人,千古绝唱》
汪建新《毛泽东诗词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