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随笔散文散文心情随笔
那些年,亲情让成长如期而至

那些年,亲情让成长如期而至

作者: 妍宝的妹妹 | 来源:发表于2017-03-05 14:34 被阅读0次

    那些年,亲情让成长如期而至

    01

    我没有假期了,2017年下半年我将面临医院实习。我所在学校很在16年底12月24日就已结束课程,25日都踏上了回家的征途。相比较我其他同学所在学校的一月中旬放假时间,我在心里暗暗窃喜,这意味着我将拥有比他们更多的时间陪伴在父母身边,在本已时间很短的寒假中。
    我不知晓其他人是怎么过寒假的,我是属于宅女一族,宅并不是无规律的代名词,宅在家里,也并不意味着没有目标和想法。我的初衷就是尽可能增加和父母在一起的有效时间,因为我将一年见不到父母,以至于我后来在返校校后,对父母的思念愈加强烈。
    02

    对于父亲,我深刻地记忆在我小时候,对我管教非常严厉,父亲的脾气刚烈火爆,小时候挨了不少打,也可能是我记仇吧,也有可能是小时候记性好,想起这些,总有一些触景伤情之感,这也是我至今不能释怀的。后又因他的工作调动,聚少离多,长达8年在外工作,我们父女俩竟也渐渐生疏起来。我父亲没有给过我鼓励,不管是生活日常,或是考试成绩出来的时候,在他那里总会有一种莫名的挫败感,让我很抑郁怅惘,这和我现在的性格形成有很大关系。那时候的我对母亲的爱更甚于父亲。
    我的母亲在四川长大,沾了四川水雾地汽的缘故,她的性格阴柔,长相秀丽,对家庭付出任劳任怨,对长辈尽己所能,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之人。我很感谢母亲,是因为父亲在外工作时,是她在照料着我的饮食起居,从小学一直到中学。
    父亲和母亲家里都是五个孩子,我妈在家里行二,上面还有一个哥哥,由于舅舅在外工作定居,母亲的承担的责任也多了起来。那个时候,一家有五个孩子算是少数的,父亲是家里的老幺,娇生惯养长大的,父亲的家境是很好的,有些家务劳动父亲也是没有做过的。
    03

    我来自西北的一个小城,在我的成长印记里,它不亚于江南的水乡。它临近四川,又位于西北内陆,地理位置的特殊造就了它的双重特性,有着江南的清丽,也有自己独特的韵调。父亲是东北人,跟着爷爷响应国家号召,支援大西北来到这里扎根落户,据我父亲讲,当时全国各地的人都来到这里,随后有一大部分调回了原籍,少数人由于有资本家的家庭成分,才没有调走。父亲说的这个我当时印象很深,以致于我后来看到父亲单位报纸,是一个上海人回忆随笔里的文章,说的就是这里,曾经的他也是支援此地的一人,看完那篇文章,我百感交集,湿润了眼眶。 那些年,亲情让成长如期而至
    04

    因为上大学这个契机,我来到了上海。是父母陪伴而来,初来此地,无疑是激动兴奋的,也因为初来乍到,交通转换很多曲折,游人甚多,路上地下交通都很拥堵,我们三人只去了南京路和外滩。人流不息,繁华异景,历史感和现代感的融合让南京路外滩一线更有风韵。遥望浦东,夜景也更别致,繁华琉璃,璀璨夜景,让人流连忘返。我很开心和父母来到此地,但欢乐总是短暂的,晚上在学校我和父母道别,我们拥抱了彼此,目送走父母后我才回的宿舍。我后来才知道,我母亲当时舍不得离开,又返回看了一眼我,眼泪已湿了她的脸,这是我父亲告诉我的。
    05

    在我上大学没多久,时逢感恩节。在这一天晚上,我给父母写了一封电子邮件,并发到了父亲的电子邮箱,在第二天早上我收到了父亲的微信,说我长大了,他把邮件保存了。
    我很开心他说我长大了,父亲经常说我不懂事,不能理解和体谅父母,有时候也让他们很伤心。刚上大学时,对父母的依赖还是很大,最大的感受是孤立无援,有时候在晚上一个人也会默默地流泪,对父母的思念与日俱增。现在也是这样。我永远无法忘记年底返家过年时我父亲的模样,他又老了,又有了很多白发,我不禁想起了朱自清的背影,心里顿时五味杂陈。
    06

    寒假在家,和父母多次长谈,父亲年老了,脾气也和年轻时大不相同,更多了一丝温柔,说起小时候,父亲也是对我也满是愧疚,我虽然有时候想起来也会怨他,但我们现在不仅是父女,更像是朋友。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随着我自己年龄的增长也知道了父母的不易,上了几年大学,我学会了试着去理解关爱父母,尤其是父亲。
    虽然对父母百般不舍,在离家千里之外的地方依然思念着他们。亲情就是这么奇妙,当你抱着思念的心情去感恩你的父母时,给他们理解,关爱,你会发现那是最幸福的事,彼时,你也在慢慢成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些年,亲情让成长如期而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lfe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