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记忆八零 连载心情随笔随笔散文
记忆八零(连载)——新华书店

记忆八零(连载)——新华书店

作者: 大胖灰 | 来源:发表于2016-08-15 00:11 被阅读83次

    “新华书店”这四个字,是多少人的魔咒,听到这个词儿就满脸的抵触,因为在我读书的时候这四个字等同于另外一个词——教辅书。这类书,是每个读书人的痛处,走进新华书店也多半是买这些书,爸妈花了一大笔钱在这些书上,为的是让我们多做些题,以至于考试的时候能应付自如。一课一练、灿烂在六月……这些课余的习题留下的印记恐怕很多人此生都会记得。

    你别说我把话说重了,其实但凡是个“过来人”都有和一样的体会,而那些有了孩子的父母们也同样会在孩子入学后,带着他们去新华书店或者类似的书店里去来个大采购。孩子眼里,载回来的是一对包袱,这包袱一背就是十几年。很沉,但也是每个人生命中最值得回忆的日子。读书的时候,目标简单甚至是单一,完成了即可。

    我记得我小时候很不喜欢做那些教辅书,它们剥夺了我看电视的时间,尤其在暑假寒假,都不让人好好痛快地玩,脑袋里永远萦绕这一个问题:习题做完了吗?头大,伤脑筋,抄答案吧,答案被妈妈给撕了。我以前一直以为,我会因为做了那么多伤脑细胞的题目而掉光头发,然而并没有,真正让我有了掉头发困扰的反而是上班后随之而来的压力。

    我记得我第一次对新华书店有了好感,是我在那里看的第一本书——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懵懂时期看这样的书最后只能是一知半解,跟着是村上春树的《且听风吟》,当然还是上一本给我的印象深些。也就是在这时候,我发现了新华书店的另一面,记得中考过后,我几乎天天都躲在离家最近的新华书店里看书,一看就是一下午,没有种类不分作者,拿着什么书就一股脑坐地上看,看完了再换一本。还有个原因是,书店有空调,可以给家里省点电。

    新华书店毕竟不是大门面,如今也越来越少了。大三那年暑假我学着人家去打工,公司的楼下就有着一家不是特别大的上海书城,吃了午饭有空余的时间就喜欢窝在那儿。彼时的我对书店的印象也不过是上海书城这样的,直到我在别的地方看到国外形形色色的书店,个性不失风格,才知道其实书店的样子可以是这样的随性,可以不用把书一本本中规中矩的放在书架上。书店里,还可以放张椅子像个图书馆似得供人细细阅读,这在中国却很少见。

    如今的书店卖的书大多都有塑封,这点很招人厌。薄薄一层塑料纸保护了书在出售前的原貌不被损坏,可也阻断了人们去翻它的欲望,虽在情理之中但也实在让人心里痒痒。前阵子有个朋友问:喜欢纸质书还是电子书。我答道:纸质书有它特有的气味,让人静心。我愿意背着重重的、厚厚的书在地铁上一页一页地翻过。可如今,kindle、电子书占据了人们的生活,有的时候反而觉得有人愿意拿着kindle读书已经比不愿读书的人好得太多了,你若是拿着本厚厚的纸质书在拥挤的高峰地铁上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那周围的人一定会对你投去好奇的目光。

    可我还是喜欢逛书店,还是喜欢买书,我喜欢捧在手上的那份沉重。家里的书架早就不够我放书了,我妈现在就很头疼这事儿,但她拦不住我,因为大人们知道:看书意味着在学习,这是好事儿。路过家附近新开的大众书局,我就忍不住要去走一走,看着书架上那一排排的书我就觉得安心,看到坐在地上看书的人就觉得是同道中人可以聊上一聊。我喜欢书给我带来的一切,即便那份重点会压得我肩膀有了痕迹,但读起它们来的时候,我是自在的。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记忆八零(连载)——新华书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lfus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