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管理学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后,面对美国生产力下降,企业衰落的趋势,管理学也进入了困境,管理学者力争寻求出路。
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质量管理要从生产一开始就把产品做好,避免产品检验与淘汰废品带来的浪费和成本消耗。提出管理要向日本学习。
威廉.大内推崇日本的管理与实践。但是,向日本学习什么企业家们无从下手。戴明提出了质量管理的14条路径;约瑟夫.朱兰也高举起质量管理的大旗。
此时,一部分学者重新回归到吃苦耐劳的草根管理经验上,从竞争力、客户服务、人力资源管理、领导力上寻求解决最佳方法。其中,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指出了竞争的五种力量,并给出了应对竞争的通用战略;彼得斯和沃特曼著有《追求卓越》一书,直到今天仍畅销不衰,他们把思想提炼成了行动、客户、创新、靠员工生产等八大关键特征。坎特在《变革大师》中提出了以人为本、变革创新、授权领导者的作用等方法;本尼斯提出领导力的重要学说。
九十年代后,随管理学的探索与实践的同时,涌现出了如ABB、通用电气、丰田公司、戴尔公司等具有独特组织方式和运行模式的企业,基业长青,给新世纪管理学贡献了优秀案例。
新世纪到来,管理学者们研究信息化时代的知识工人与管理科学,最著名的是彼得.圣吉,成为了新世纪的管理学大师代表,著有《五项修炼》一书,提出建立学习型组织,提出学习型组织要进行五项修炼,分别是系统思考、个人掌握、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管理学还将不断迭代和探索。
管理科学终将探索无止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