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出去玩儿,朋友提到上周日的“信马由缰”马拉松赛,对我夸了又夸,夸我完成了全马。
其实我知道自己是个跑渣——在跑圈里跑得又快又远,坚持得又好的大神,比比皆是;可是别人认为我是个大神——身边的朋友很少跑步的。
我的配速低,我正常7分配,圈里大神4分配,甚至三分多,他们跑2公里,我才能跑1公里。好在跑步5年来,我也跑过几次全马,耐力还行。有人跑步七八年,速度飞一样的,还只是跑半马,不敢尝试全马。
每一次跑完全马,我都对自己说再也不报名了,下一次有赛事了,又着急忙慌的报上名、等抽签,甚至加入跑团,高价拿到名额。
5年来我跑了5次全马,每一次都有独特的记忆。
第1次兰州马拉松,跑步不足一年。当时用50天减肥成功,然后感觉身体很轻盈,就想跑步。跑步三个月,赶上家乡举办第一届马拉松,报名半马试水,2小时16分,还挺满意的。等我想要冲刺一下全马的时候,就剩六月初的兰州马拉松还可以报名。
初生牛犊不怕虎,我没想到高原、天气,都不适合我这个初学者跑全马。而且五月二十几号训练还中暑了,直到出发都没有好彻底。
30度的高温,沿着黄河两岸奔跑,其中大部分路段没有树荫,隔一段路程有水车喷出水雾,真的是太热了。像我跑的慢,下午1点最热的时候还在路上。而且结束后,因为道路封闭,又顶着太阳,步行3公里,回到住处。
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夏天30度,平时打着伞也不愿意在户外多走几步,我却跑了5个半小时。加上往返赛场6公里、起跑前的等待,我那天从5:30(太阳已很大)出门,晒到了下午3点,皮肤黑的几个月没有恢复。
第2次是19年11月,家乡的马拉松。跑过一次全马,心里不害怕了,家门口的马拉松当然报全马。速度上没有进步,还是5小时20多分。衣服没有存,老公说等我跑完他带着衣服去接我。结果他睡午觉忘记了。手机没电,身上没钱,打不上车,扫不了共享单车。11月的天,我穿着短袖短裤,又冷又饿地走了两公里,找到熟人借了钱才回家。
今年吸取教训,虽然老公仍然把我送到起点,也说要到终点接我,我还是老老实实的把衣服存起来了——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说到今年,是出乎意料的。原打算Pb,没想到跑崩了,差点不能完赛。
一开始跟着跑友,速度有点快,心率到160多,十几公里以后就不想跑。同样的速度,朋友跑起来很轻松,好似闲庭信步,我却竭尽全力。
正因为开头超出了能力,所以后续乏力。30公里的时候,不想吃,不想喝,不想补充能量。我一方面跑不动,一方面又担心拖了朋友的后腿。在这样的心理压力下,越跑越没信心。
30公里后,我差点上了救护车,朋友看我速度确实提不上去,压力也太大,终于独自前行。前期速度快,算了算,后面只要不过分,慢跑也能完赛。有了这个底气,我走走跑跑,也能吃点东西,补充能量,最终5小时24分完赛。
真是没想到,今年的痛苦程度堪比21年的郑开马拉松。
19年是郑开第13届马拉松,20年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没有举办,21年是第14届,这两届的奖牌是一套同心锁,合在一起就是一生一世(1314)。
因为跑过第19届,就想再拿到第14届的奖牌凑一套,我花高价进到一个跑团,弄到名额。20年一直没怎么跑步。21年知道要举办郑开马拉松的时候,我的月跑量不到100公里,跑全马很不够。可是报名成功不能再换半马,不跑全马就没有一生一世奖牌,有点儿遗憾。
我知道自己准备不足,一开始就按照6个小时完赛的配速慢慢跑。大概是训练量不足,胆怯,一开始就不想跑,每5公里都是一个坎。26公里的时候,我眼前一黑,摔倒了,偏偏倒在隔离栏杆上,小腿受伤,几个月才好。醒来时旁边正好有志愿者,我赶紧问他要了一颗糖。低血糖摔倒的事情,我一直没敢给家人说,怕他们因此反对我继续跑步。
休息了几分钟,我还是不想放弃,又跑。旁边有人说赶紧跑,快关门了。我感到惊讶,一问才知道,郑开5个半小时关门。
这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我按照6小时的配速已经跑不动了,现在赛程过半,还要提速半小时,我几乎绝望了。
旁边有人告诉我,只要能跟得上他,一定可以完赛。他的朋友第1次跑全马,他充当私兔,控制速度,全程陪伴。
于是我跌跌撞撞,咬牙坚持,在跑友的鼓励下,在体力耗尽的后半程,跑出了比前半程更好的成绩,在关门前两分钟抵达终点。
一过终点,奖牌都来不及领,我立即向志愿者招手,请他扶着我,我怕再摔倒。郑开的大学生志愿者真不错!他把我扶到阴凉处坐下,给我拿来水,又去帮我领来完赛包,看我缓过来才离开。
成绩最好的是今年的厦门马拉松,跑进了5个小时。
当天21度,有很多跑友反映,太阳太大,我却觉得还好,吹着海风,跑过跨海大桥,比兰州马拉松好过多了。
33公里后,遇到上坡会走一走。赛道上不能停下来,走一次就想走第2次,越走越迈不开腿。最后4公里的时候,我一看不能再走,不然又要跑5个多小时。我开始冲刺,水顾不上喝,能量顾不上补给。看着到终点了,没想到路程不够,需要往前跑再折返。真是“一鼓作气,再而衰”,折返后速度掉下来了。为了5小时以内的目标,我拼命冲。
PB了!拿到完赛包,我赶紧吃香蕉,喝功能饮料。走进大厅,还是眼前发黑,我赶紧扶着什么,摸出糖。再睁开眼时,已经有志愿者扶着我往前走。
如果路上不走,一直跑,后面就不需要冲得那么猛,随时补充饮料与能量,也就不会低血糖。
以后要想继续跑全马,日常训练一定要跟上,月跑量至少200公里,每两周至少一次半马。
5次全马带给我自信,带给我健康,让我知道了科学锻炼,不伤膝盖。
一提起跑步,就有人说伤膝盖。有研究证实,静坐比运动更伤膝盖。当然运动要讲方法,要科学训练,锻炼核心,锻炼腿部肌肉,才能保护自己不受伤。
村上春树有一本书《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展示了他的生活就是写作与跑步,写得好,跑得快,跑到世界各地。
但愿我也能跑到世界各地,跑到八九十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