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艺术之家散文
浅析柏拉图的《理想国》以及乌托邦【上】

浅析柏拉图的《理想国》以及乌托邦【上】

作者: 别具一格格 | 来源:发表于2024-01-16 07:33 被阅读0次

浅析柏拉图的《理想国》以及乌托邦【上】

接下来的我们,应该对整个乌托邦理论说点什么呢?它可行吗?如果不可行,那它有什么比较切合实际的内容能够让我们应用到当代社会中呢?它又是否曾经在什么地方、某种程度上实现过呢?

至少最后一个问题的答案还是对柏拉图有利的。

一千年来欧洲都处在如我们这位哲学家预言的一群护卫官的统治之下。

中世纪的习惯做法是将基督教世界的人划分为劳工、军人和教士三个阶层。

最后一个阶层尽管人数最少,却垄断了全部的文化工具及机遇,以无限强大的权力统治着地球上彼时最强盛大陆的一半领土。

这些教士,如同柏拉图口中的护卫官,身居要职却并非民众推举,而是凭借其在教会学习和管理过程中展示出的才华,他们选择一生过那种安贫乐道的生活,也许应该加上他在政府和教会中位高权重的亲属的影响。

在他们统治的后期,亲属、裙带关系都不再重要,这是连柏拉图都渴望得到的结果:一度他们也确实享受到了给予护卫官的生殖自由。独身生活是教士权利的一部分,因为一方面如此一来他们就能不受狭隘家庭观念的束缚;另一方面也使得他们能够超然面对肉欲的诱惑,从而增加世俗罪人对他们的敬畏之心,更加容易在忏悔室里向他们袒露自己的生活苦恼。

天主教政治的诸多制度均起源于柏拉图的“高贵的谎言”,或受其影响:中世纪形式下的天堂、炼狱和地狱都可以追踪至柏拉图《理想国》的最后一卷;经院哲学的宇宙观大都来自《蒂迈欧篇》;唯实论(普遍观念的客观实在)是对理念学说的一种诠释;甚至教育的“四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也是由柏拉图在其课程设计中首先提出的。

在这样一套体系统治下,欧洲鲜有暴力事件发生:人民也乐意接受这样一套体系,因而在长达一千年的时期内为统治者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援助,却并不在政府中寻求发言权。

这种顺从并不局限于平民,商人、军人、封建诸侯、政府官员全都屈膝听命于罗马教廷。

这是一种深具政治洞察力的贵族统治;它建成了或许是迄今为止最奇特、最强大的组织。

曾一度统治巴拉圭的耶稣会会员算是半柏拉图式的护卫官,他们是在野蛮民族中掌握了知识和技能的一帮教士寡头。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实施统治的共产党政权在某种形式上让人想起理想国。

他们是很少的少数派,几乎全凭宗教信仰结合在一起,他们挥舞着正统学说和开除党籍两大利器,如圣徒献身于自己的信仰一般投身自己的事业,统治着欧洲一半的领土,却一生过着清贫节俭的生活。

这些例子显示,在一定限度内并经过一定的修改,柏拉图的方案还是可行的:他的这些构想本身也是来自旅途中观察到的现实。

他为古埃及的神权政治所折服:在这里,一个古老而强大的文明被少数僧侣阶层统治;相较于雅典公民大会的喧哗、暴力和无能,柏拉图觉得这才是一种更高明的统治方式。(《法律篇》,第819节)

在意大利他曾一度与毕达哥拉斯团体生活在一起,他们是一群素食者和共产主义者,这一团体连续几代统治着他们所生活的希腊殖民领土。他曾见过斯巴达的少数统治者与民众一样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他们一起吃饭,为了优生而限制交媾,给予勇士多妻的特权。他肯定听说过欧里庇得斯°倡导的多妻社区、解放奴隶、建立腊联盟以缔造希腊世界的和平(《美狄亚》,第230节;《残篇》,第655节),毫无疑问,他也知道一些犬儒派信徒已经从我们现在称为“苏格拉底左派”的团体中发展出一股强大的共产主义运动。

简言之,柏拉图必定已经意识到他所倡导的方案并非毫无现实可能,因为他已亲眼见到。

然而,自亚里士多德时代至今的批评家已经在《理想国》中发现了诸多值得批判和怀疑的观点。

这个斯塔基拉人用嘲讽的口吻说道:“这些事情和其他许多事情一样在历史的进程中一次次被重提。”设计一个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社会似乎很美好,但若将这个假设扩展到我们时代的每一个男子身上,就等于把它所具有的一切温暖和意义涤荡得一干二净。

共产也是如此:它意味着责任稀释;每件东西为每个人所拥有也就意味着一切东西都无人看管。

最后,这个伟大的保守主义者辩称,共产主义会将人拖入一种难以忍受、永无止境的密切联系中,使得隐私和个性毫无栖息之地,它假设人人都具有实际上只有少数圣人才具备的耐心和合作的美德。“我们既不能假设一种超出常人的道德标准,又不能倡导一种因天性和环境而特别优异的教育;我们必须考虑大多数人能够享受得到的生活和国家能够实现的政府形式。”

柏拉图迄今为止最著名(也是最令人羡慕的)的学生持有与后世同样论调的批评。

他们认为,柏拉图低估了在长期实践中沉淀下来的一夫一妻制以及附着其上的道德律令的势力;他低估了男人强烈的占有欲和嫉妒心,认为他们只要占有某位妻子的某个部分就会满足;他也低估了母性的本能,认为母亲们会同意自己的孩子被带走,被送至一个没有爱心、不知名的地方去抚养。

尤为重要的是,他忘记了废除家庭也就动摇了道德培养的基础,切断了合作和共产式习惯的来源,而这些又是理想国得以建立的心理基础。


我是 @别具一格格,爱文字爱分享爱创作。

正在码字创造人生,

岁月孤苦,唯热爱可抵漫长,

期待与你相遇,学习,进步与成长。

喜欢记得点赞收藏,我们下次分享见。

期待关注,让你每天收获一篇优质文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浅析柏拉图的《理想国》以及乌托邦【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meh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