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题目可能有童鞋要跳出来说话了,“用户不就是使用产品的人吗?”这位童鞋请先放下你手上的板砖,我马上给你说清楚。
广义上来说「用户就是使用产品的人」这句话没错,但和产品经理在与你过需求时口中的用户略有不同,差别的地方在于范围。产品经理口中的用户是某种特定的人群,也就是「目标用户」。
每个产品的初始阶段都是为了某些特定用户的某些特别需求而出现的,然后再慢慢扩展覆盖更广的人群,成功的产品大都沿着这样的路线发展。小米手机刚开始的目标人群就是特能折腾的手机爱好者,并打出口号“为发烧而生”,然后发展成现在适用于大众的手机。
尽管目标用户会随着产品的发展而有所调整,但要注意的一点是,使用你产品的人不一定就是你的「目标用户」,甚至可能是对产品不利的用户。举个例子,像我父亲这个年纪的人就不是B站的目标用户。他们大都不能接受看视频的同时一堆乱七八糟的字在屏幕飞过,里面其它二次元的东西他更接受不了了。
如果B站的产品经理如果企图要满足这样的用户群体,结果反而可能会导致原来的用户会流失。当然B站肯定明白这个道理,并且做法更激进,成为B站的会员是必须通过测试的,其目的是他们通过这种方式判别出了他们的目标用户,并专门针对这群用户打磨产品,使得这群人离不开B站了,去哪找这么符合口味的产品呀。
估计你现在了解了产品经理口中的用户意思就是「目标用户」了,这篇文章到这里还未结束的,嘿嘿,下面才是重头戏。
目标用户是一个具备某些共同特性的用户,比如喜欢二次元文化等。但即使是具备同样特性的用户,他们对产品的熟悉程度却不尽相同。总体可以分成三类:新手用户、中间用户、专家用户。从陌生到了如指掌。一个正常的产品,它的大多数用户既非新手,也不是专家,而属于中间用户,并且呈现正态分布:
很多时候这三类用户需求不一而导致产品设计必须做出取舍,所以产品经理常常在取舍间选择大多数的「中间用户」,采用让他们最感到愉悦的方案。所以有时就会出现以下场景:
产品经理提的方案,程序员举例说明了在什么场景不太好,但产品经理执意要这样执行,互相说服不了对方,最后因为对方是产品经理,无奈说了句,“你觉得这样就这样吧”。
这样做当然不是不管新手用户和专家用户。产品经理一般会做其它的补救措施,一方面,用新手指南、快速入门等方式让其快速成为中间用户,另一方面也会扫除中间用户想成为专家用户的障碍。
总结一下,产品经理口中常说的用户,是指目标用户,目标用户里按照对产品的熟悉程度可以分为三类用户:新手用户、中间用户、专家用户。当在产品设计时三者如果出现冲突,则选择中间用户愉悦的方案。上面就是产品经理的套路。
下次与产品经理讨论需求的尝试按照这个讨论思考是不是和产品经理会倾向采取相同的方案。What?你的产品经理喜欢拍脑袋,嘿嘿,你展示产品天赋的机会来了,说出你的套路。
我是麦东东,一位物联网服务行业的产品经理,喜欢读书和看动漫。希望可以分享一些产品相关的东西。欢迎收听我的公众号。如果觉得不错,希望也可以分享给更多人看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