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说,建议没有信用卡的朋友去办一张。
一来可以和银行建立关系,累积自己的信用记录;二来真遇上急用钱的时候,也方便,不用到处去借。
人品好,朋友钱多也好办,就怕人品不好,朋友也没钱,多尴尬。
那用信用卡是不是就只有好处?
当然不是!
你看到的很多欠信用卡钱还不起最后抓进去的新闻是真的,欠信用卡钱有可能是要坐牢的。
当然,很多人一般是不会欠信用卡钱故意不还。只是,银行在某些方面确实不厚道,比如最低还款,或者账单分期,会有很多小细节让多花冤枉钱。
比如很多人还不上可以还最低还款,但是最低还款后,欠款部分会按刷卡入账日万分之五的利息开始计算,一个月就是1·5%,年化18%。
如果下个月账单出来,没有连本带利一起还上,就会继续按照日计息、月复利的方式滚着走。
最为关键是,很多人不太注意零头,要是利息的零头没有还进去,照样按整个欠款计算,很多人就是吃亏在这里。
所以,一般情况下,不要使用最低还款,自己承担的利息成本太高,而且稍不注意就会产生更多的利息。
那分期还款有什么坑?
很简单,就是收的手续费。
以前银行直接是收取利息,一般人看到利息一个月有0·7%,一年就是8·4%,会觉得高,就不分了。银行就变招,说免息,零利息分期。
但要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其实就是变相收利息罢了。并且这个手续费算出来,其实并不是你的真实支付的成本利率。
先息后本跟到期支付本息的资金使用效率是不一样的。比如你分期12个月,最后一个月时,其实你的本金已经还完了,但你还得支付相同的利息。
这就是一些潜在的费用,玩了个简单的数字游戏而已。
所以你也就明白为何这几年,银行要大力开展信用卡业务,因为赚得多。办一张卡,除开制卡成本、快递费,还要支付办卡业务员工资,还要有管理维护成本,这些钱哪里来?
刷卡商户一部分,更多的就是这些最低还款,分期还款,或者消费分期,各种信贷。
贷款买房的人少了,贷款消费的人多吧?
信用卡就是占领的这块市场。
不过,信用卡也有很多优惠活动,特别是一些主题卡。比如交通沃尔玛卡,沃尔玛超市购物打折,送刷卡金;平安车主卡,加油打折。
甚至还有一些游戏主题卡,什么英雄联盟卡之类的,送装备还是啥的。
这些东西自己稍微摸索一下就懂了,也不用研究多深,本来就是一个工具,只要注意一些大坑就行。
多少会试错,犯错成本也不高,不要不敢尝试。
我一直都是一个比较保守的人,只要保持原有的姿势很舒服,我是不会轻易尝试其他姿势。这一点从很多方面都可以说明。
比如去一家餐厅吃饭,我知道它什么菜好吃,哪怕我没有尝试过其他菜,可能以后我去大部分都是点我吃过的。(大晚上写到吃瞬间就饿了……)
最后就会出现一种情况,同一家餐厅或饭馆,去过很多次,但我就吃过那少数几个菜。不会去轻易尝试其他的,怕不好吃。
比如每天从一个地点走去另一个地点,只要我知道一条路,一般我不会轻易去尝试新的路线,哪怕那条路线可能更近。
这应该就是所谓的缺乏冒险精神。
是这样的,因为印象中,我很多尝试都是结果不太乐观的。不知道是不是大脑记忆那些失败案例太敏感还是怎么,总之不敢轻易试错。
很多时候,要尝试新鲜的事物,我都会在心里和脑海里默默地说服自己一遍,才会去做。
比如上周末,去逛沃尔玛,想买瓶可乐来着,结果看到饮料那一栏有一个长得很像非常可乐的饮料,我仔细一看,是屈臣氏的汽水。
很新鲜呀!和可乐长得很像,焦黑色,上面写着沙士汽水。
我想,要不尝试一下吧?
买回家一打开,当场我就震惊了!
这不是风油精的气味嘛?!
倒了一杯,反复闻,确认就是风油精的气味,然后看配料,也看不出所以然。喝了一口,我知道了。
风油精+可乐。
你能想象那种酸爽的味道吗?风油精的刺鼻味,加上碳酸饮料的击喉感。喝一口神清气爽,喝两口耳聪目明,喝三口……实在喝不下去了。
总感觉在喝风油精,怕中毒。
其实主要是不习惯那味儿,有心理预设,风油精气味先入为主了。中毒到不怕,身在中国,毒就是我的成长催化剂。
吃的喝的用的,包括现在吸的,啥没有毒?
毒性大小而已。
最近基本上是全国各地都有雾霾吧?今天早报上,石家庄空气指数1000……不知道是否真实,反正成都显示303重度污染。
经济要发展,污染是不可避免的。看看西方发达国家,都经历过严重污染的时期,你去百度下英国工业革命时期?
去看看当时的伦敦,那简直是,惨不忍睹。
如今呢?
不知道,没去过……反正电影上看到都是蓝天白云的。
只有国家经济繁荣了,才会去解决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就像一个人饭都没吃饱,要去谈梦想和信仰,不是有点本末倒置吗?
就像中国改革开放第一代企业家,很多人都是在灰色地带赚取了第一桶金,然后慢慢做大做强后,再去回馈社会。
有兴趣可以去看一段视频,应该叫“地球没有人类会是什么样子?”,你会发现,我们可爱的地球,拥有超强的自我调整功能。
有一天,我们也会在蓝天白云下自由自在地呼吸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