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必要先说明一下,我说的读书不是指上学学习或工作需要的读书,不是那种为了实用目的读书,而是指读文学、艺术、历史、传记、哲学、佛经等类似无用的书。
准确说我不喜欢读书,原因有很多,并不仅限于如下所列:
首先,读书很费时间。一本咖啡加一本书的生活,时间过得很快。特别是看到精彩的小说,当我还意犹未尽的时候天黑了,或夜深了。对于有些阅读障碍的书,更是如此,没读几页时间就没了。记得读《楞严经》,讲七处征心,读了很多遍,也很难理解佛说的心在哪里。十番显见也是如此,难怪很多修行人倾其一生去参悟。
在读书这段时间里,除了看了了几十页文字之外,什么事情也没做,而且读过的内容,很多也不记得了。读书除了打发时间之外,真没什么用处。
其次,读书对身体不好。读书一般都是坐着,一个姿势维持久了,待回过神来,往往身体僵硬,颈椎腰椎都不舒服。听说很多作家都有痔疮,大概也是坐久了的关系。不知道从科学角度来说,很多作家早逝与他是作家有没有必然因果,但我总感觉有关系。
弯腰驼背,邋遢、不修边幅,一般也是读书人的外部特征。我还好,十年前就把烟戒了,不然抽烟更是读书最好的伴侣。夸张点说,很多读书人,把身体读坏了,当然是那种嗜书如命人 。
还有,读书的人孤独。原因之一是读书的时候不能干其他的事,不能一边读书一边聊天或跑步。勉强来说,可以听听音乐,但是真正读进去的时候,即便耳边播放劲爆的摇滚,你也“听不见”。还有一个原因是空闲时间用来读书了,自然就与外界接触少了。当聚会少了、酒局少了、麻将少了、八卦少了,孤独就多了。读书是一个人的是,孤独是必然。
也许应该反过来说,正因为孤独才读书。因为依照我的经验看,读书的时候不觉孤独。反而有时在喧闹的人群中,会感到孤独。正是读了《百年孤独》,知道孤独是人类的宿命。非但没有觉得绝望,却像找了知音,原来自己的很多想法、感受不奇怪,反而不孤独了。
再有,读书的人不容易和群。读各种书的人,脑袋里装进了很多想法和观点,有些想法和观点还彼此矛盾,因此脑袋的边界变得很大,很难绝对地看待很多事情。因为包容,所以不随便附和。当大家一起聊天讨论一件事情的时候,往往会警惕随处可见的主流盲目主义,喜欢独立思考,不容易被轻易的说服。
对于一件事,当人人都歌功颂德的时候,我会怀疑是否真的有那么伟大;当人人都口诛笔伐的时候,我会怀疑是否真的那么不堪。达不到尼采说“上帝已死”那样的批判,但至少愿意用自己的脑子想一想,而不是偷懒地人云亦云。对于不知道真相的事情,先沉默,不急于发表意见。
最后,还有穷酸。这已经不仅仅是历史遗留的印象了。
可是,我为什么还要读书呢?
因为在大部分时间里,我找不到比读书更有趣的事情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