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苍春波
内容梗概——
大多数分心物都属于“可控的分心物”,因而我们应该提前加以控制:
分心物/干扰的类型久而久之,我养成了两种工作模式:
1. 免干扰模式:无论什么时候,只要需要高度专注,就可以进入这种模式。
2. 常规的少干扰模式:工作时控制分心物的数量。
一天当中,我们会交替进行两种工作:专注工作和协同工作。专注工作时,我们投入的所有注意力都会产生收益——分心物越少,我们就越专注,效能就越高。借用卡尔·纽波特(Cal Newport)的话就是,我们可以“深度工作”(deep work)。
另外,协同工作则要与他人互动,需要为他人抽出时间。你和团队成员之间越能为彼此抽出时间,团队的整体效能就越高。协同工作时,最好进入限制分心物的模式,既可以控制那些最大的分心物,又可在需要时抽出时间。
专注工作和协同工作的比例应该如何分配,取决于你的工作性质。如果你从事的是行政助理类工作,你的协同工作可能占90%,专注工作占10%。如果你是作家,可能就需要90%的专注工作和10%的协同工作。问问自己:我的工作需要如何分配呢? 我们先来看看高强度的免干扰模式。
营造免干扰模式,要提前清除所有可控的分心物,这样你就可以高度专注于最重要的任务。将那些比你的任务目标更刺激、更有吸引力的注意目标都清除掉,你的大脑就别无选择,只能去做你的目标任务。
写这段文字时,我就处于免干扰模式。为了进入这个模式,保持高度专注,我采取了下面这些做法:
·启用屏蔽干扰的电脑App,阻止我访问那些让效能脱轨的网站,比如:电子邮件、社交媒体网站、亚马逊以及我选定要屏蔽的其他所有App和网站。我对专注的时长做了明确规定——在此期间,如果想要访问被屏蔽的网站,我就必须动手重新启动电脑。我的大部分工作都在电脑上进行,所以这是我采取的最为重要的措施。我还将电脑设置为“免打扰模式”,这样我就不会受到提醒的干扰。
·将我的手机设置为“免打扰模式”,并把它放在看不见的地方,这样我就不会受到诱惑去翻看手机。
·如果接下来的10个小时内不会睡觉,我就喝一杯咖啡(再说一遍:咖啡因平均需要8~14个小时才会被代谢出身体系统)。
·戴上抗噪声的头戴式耳机,这样就不会因为周围的声音而分心。在办公室或宾馆房间里工作,我一般不戴耳机,但如果我在飞机上或咖啡馆里需要专注工作时,肯定就会戴上耳机。
一天当中,有哪些分心物会让你的效能脱轨呢?其中有多少是可以通过屏蔽或其他方法使其失效呢?马上列出一个计划(类似于上面我的那个计划),把它当作提前应对这些分心物的指南。如果你觉察到自己的注意力脱轨,就要思考原因是什么,这样下次就可以让这种分心物失效。例如,我处于免干扰模式时,如果因为某个新的网站或App而分心,我马上就会把它加入屏蔽名单。 营造免干扰模式,还可以采用下面这些建议:
·有很多App都可以屏蔽干扰。我个人最喜欢的电脑App包括:“Freedom”(“自由”:付费程序,不过也有免费试用版本,适用于Windows、Mac、iPhone、iPad);“Cold Turkey”(“断瘾”:免费程序,也有付费版本,适用于Windows、Mac、Android);“RescueTime”(“抢救时间”:付费程序,也有免费试用版本,适用于PC、Mac、Android、Linux)。使用这些程序的专业版本,大部分都需要每月支付几美元,但你的效能提升后,完全可以赚回这些钱。这一点得到了研究的证实:使用干扰屏蔽程序的人,效能更高、专注时间更长。
自觉、神经质、冲动等性格特征会如何影响专注度?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才刚刚开始了解。这些性格特征还会影响使用干扰屏蔽程序会引起压力。启用屏蔽程序后,如果你发现自己变得焦躁不安或者你在做某个特别艰巨的任务或者精力不够(因而抵御分心物的能力下降)时,就应该重新启用屏蔽程序。
·如果你的工作场所会限制电脑安装屏蔽程序或链接,可以考虑以太网或彻底关闭电脑Wi-Fi。这听上去有些极端,不过,我们将大量的时间用于上网,实际上是在拖延完成任务的时间。
·走出办公室。如果你可以灵活选择办公环境,你会发现,在会议室或楼下的咖啡馆工作也可以进入免干扰模式。
·多想想,不要低估(或高估)免干扰模式的社交代价。想想中断和同事的联系会有什么后果,特别是注重人际交往的工作环境。同时,也不要高估它的社交代价:“屏蔽”客户邮件30分钟,你可能会觉得内疚,但不要忘了,你在开会的时候,你的客户或同事会为你的回复邮件等上一两个小时。这是我不断学到的教训:一般而言,你的同事远没有你所认为的那样需要你。
·犒劳自己。结束专注时间、离开免干扰模式后,我有时会犒劳自己去自助餐厅敞开肚子大吃一顿。研究表明,性格越冲动的人,屏蔽分心物后就越焦虑不安。如果你的自制力确实很弱或者容易冲动,尽情享受一段消遣时光是有益处的[6]。通常,我会喝一杯抹茶或咖啡,然后再返回免干扰模式,这可以有效地强化我的专注行为。
·为你的团队营造免干扰模式。《人本获利时代》(People Over Profit)的作者戴尔·帕特里奇(Dale Partridge)在担任Sevenly公司CEO期间的做法更加激进:为了激励团队成员保持专注,他甚至为他们配备了台灯和喷水枪。他对我解释说:“我在Sevenly公司做过的最聪明的一件事情是为整个团队定制了胡桃木台灯。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想保持专注,他们就会打开台灯。而且公司规定,台灯打开后,谁也不许打扰。这样,公司的45名员工每天都可以拥有3个小时以上不受任何干扰的专注时间——这种不受干扰的专注时间让人上瘾,我不得不进行限制!我还给每个人配备了一支喷水枪,只要受到打扰,就可以向打扰者喷水。”
这种免干扰模式的强度取决于你的工作环境。如果你是为自己工作或者你有一间可以关门的办公室,就能更灵活地清除分心物。然而,如果你是在一个协作性的开放式办公环境中工作,可能就无法随意地设置强效的免干扰模式。效能是了解并适应各种限制因素的过程。
进入免干扰模式后,我经常体验到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它很奇怪也很美妙,我相信你也可以体会到。你不必再去“伺候”那些新闻、社交媒体和源源不断的电子邮件,你可以放松自己,确信自己不再浪费时间和注意力去做那些无谓而又耗时的事情,你可以更长时间地保持高度专注,做有意义的事情。你知道,你的时间、注意力和精力都集中于一个任务,因此,你可以放慢速度,更有目的地工作。
免干扰模式还可以让你节省能量。清除分心物后,你的能量会更持久,可以工作更长时间而无须休息。提前屏蔽分心物,你就可以少耗费脑力去管控自己的行为,因而能够更专注地工作。反之,越不需要管控自己的行为——你不必为分心物纠结,不必在应付难缠的同事时说话小心——工作的能量就越多。同理,休息也是一种补充能量的方式——在休息期间,我们可以暂停管控自己的行为。你会发现,即使你原本只打算专注一小段时间,但过了很久你依然精力充沛,可以继续工作。
度长假或周末期间,进入免干扰模式尤为重要。因为在此期间,你的能量会减少,更容易分心。提前控制工作中的分心物,可以让你积蓄能量,回归惯常的工作节奏。
心得体会——
无论是专注工作,还是协同工作,进入免干扰模式都至关重要,提前控制分心物,才能不断积蓄能量,进入自己惯常的工作节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