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道德经》老子

常言道:“人贵有自知之明”。古人常把人自知的这种行为,称之为人一生中最为珍贵的财富。可见人是多么不容易自知;把自知称之为“明”,可见自知的本身也是我们每个人智慧的体现。
自知之明,语出《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在古代的希腊有一座智慧神庙大门,大门上也写着这样一句箴言:“认识自己”。可见在古希腊人眼中,“自知”也是最高智慧的象征。由此可见自知之明这种行为,不论东、西的先贤对此都有独到的认识。
自知之明,说简单一点其实就是自己能够了解自己,自己能彻底的认识自己。但然也有人说:“我就是自己,我每天都要面对自己,又怎么能说不认识、不了解自己呢?”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显然不是这样。我们可以了解他人,了解环境,了解社会,甚至了解整个世界。可就是不会认识自己。我们所谓的自己,其实更多是看见了自己的优点,而无视其本身所存在的缺点。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自认为什么都能行,实则哪样都拿不起来;有的人谈起来头头是道,可做起事来往往束手无策,力不从心;有的人心怀鸿志,可真给了他施展抱负的空间,却往往不尽人意,令人抱憾。有的人妄自尊大,目中无人;有的人固步自封,不思进取;有的人利令智昏,忘乎所以。这些都是我们通往成功的道路的“绊脚石”,究其根本原因便是不能够彻底的认识自己。
人的眼睛可以看见百步之外的东西,却无法直视真正的自己。我们每个人在自身的眼中,犹如盲人摸象一般。只能简单触摸到大象的某一部分,却无法“看见”整只大象。所以我们要真正了解自我,就必须换一个角度去直视自己。首先我们要客观地审视自己,跳出自我,观照自身。如同在素描一件物品,不仅要看到表面的光彩,还要考虑到事物背面所存在的阴影。“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是先贤孔子所告诉我们的道理,彻底的认识自我可以从他人的角度来了解自我,从而达到改变自我的目的。
而所谓“自知之明”只不过是彻底有认识了你自己,并做出相应的改变。只要这样你才能变得睿智,才能胜不骄、败不馁,才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踏踏实实过好自己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