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难忘羊楼洞

作者: 9a02e58ec6b1 | 来源:发表于2023-04-27 13:21 被阅读0次
01

师范三年,最难忘的还是羊楼洞。

虽然我们只在那里读了一年,学校就搬到市里了,但羊楼洞却有着我们难以磨灭也无法替代的的美好回忆。

02

羊楼洞,一个小镇,一个位于赤壁市与湖南临湘接壤的偏远小镇。

为什么说它偏远?

因为赤壁市(当时还叫蒲圻市)都没有直通羊楼洞镇的客车,客车只能到隔壁的赵李桥镇。

作为学生的我,每次求学都要辗转好几趟车,先从镇上坐到县城,从县城坐到蒲圻市,从蒲圻市坐到客车终点站赵李桥镇,再换三轮车到达羊楼洞。

三轮车似乎可以坐8个或者10个人,面对面坐着,每人车费5角钱还是一块钱,已经不太记得了,凑满之后就发车。

两镇之间通过一段不太陡峭但却弯弯曲曲,不太狭窄但却颠簸的山路,二三十分钟就到了。

现在回想起来,山路两旁或是绿树成荫,或是翠竹成林,或是碧潭如洗,而当时只是觉得有点远。

当然,周末或节假日,同学们则三五成群,走到赵李桥镇去玩,单趟可能要走个把小时,那时倒没人嫌远了,毕竟也可省下一大笔车费,在当时看来。

03

羊楼洞只有两条街道,一条新街,一条老街。

新街上常去的只有两个地方,一个是邮局,每隔三两天就去一趟邮局,给家里给同学给老师寄信,聊些别人可能觉得很哆嗦我们却觉得很新奇的日常。

另一个是百货商场,可以买一些日常杂物,只是不常去。

老街是条石板街,明清时的茶马古道,街道两旁基本都是老式木房子,现在都开发成旅游特色街商铺林立了,但在当时,多是本地住户。

印象中有一家餐馆,一家照相馆。那就更不常去了。

04

小镇很小,所以,我们好几百号人的师范,在镇上就很有影响力。

清楚的记得校长说过一句话,我们学校的食堂饭票,就是羊楼洞镇的第二人民币。

这真的是太贴切不过了。

因为拿着我们的食堂饭票,就是那种塑料做的,印着校名,有各种面值,可以在镇上任何一个地方直接买东西。

比如买杂货,理发,照相,甚至邮局买邮票,他们看到食堂饭票都二话不说,照单全收。

可能他们也知道,我们这些穷学生,也就只能从一中三餐的伙食中抠点出来零花了。

但是拿着人民币,却不能在我们食堂里买饭。

所以,有同学借饭票还人民币时,还被拒收,声明只收饭票,因为食堂饭票的流通领域,无论在学校里,还是在小镇上,都比人民币大得多。

05

羊楼洞虽然偏,却山清水秀,小镇似乎是一个群山环抱的盆地。

北面是北山,怪石嶙峋,南面是松峰山,松柏青翠。

在周末,我们常常沿着观音泉的小溪,闻着两岸的桂花香,去攀登松峰山。

松峰山没有台阶,没有古迹,只有人踩出来的小路。

我们用不了多久就可以直登山顶,对于在平原生活很少见过山的我,却很是兴奋。

如同珞珈山是武大的象征,未名湖是北大的象征,这座不起眼的松峰山也似乎是学校的象征。

06

学校不远处,有一处烈士陵园,很简陋,围起来的院子里只有土坟和墓碑,据说是当年野战医院受伤牺牲的战士,大都只有一二十岁。

清明时节,学校都组织全校师生前往扫墓,每人自制白色的纸花别在胸口,花圈也是每个班自已买材料自制的。

烟雨中,踩着泥泞,哼着“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的歌曲,同学们列队前往烈士陵园,拔草扫墓,祭奠先烈,印象深刻。

07

羊楼洞虽然偏远,但却是求学的好地方。

校园很简朴,却环境优美,到处是什么银杏树、石榴树之类我从没见过甚至没听过的草木。

学校唯一的一栋楼,我们称之为“红楼”,据说建于五十年代,红色的外墙,掩藏于红花绿叶中。两层楼间的楼梯还是纯木板做的,很有年代感。

二楼的图书馆、阅览室是我们课余经常光顾的地方,很多以前想看没时间看的名著小说,都在这里可以尽情啃完。

08

记得我们男生三间宿舍挨在一起,宿舍左边是琴房,当然没有钢琴,是脚踩的手风琴,每到音乐考试临近,都去那里抢房间抱佛脚,可惜我总是练不好,最后也是老师慈悲才让我过关没去补考。

宿舍另一边是礼堂,那里是同学们尽情展示自己的舞台。

上面是高高的舞台,下面是空旷的场地,没有凳子。

有些班级想搞个小型晚会,或者有人想演练下节目,都可以在那里"放肆"表演,只要提前用贴张像大字报般的毛笔手写海报,不愁没有闲着也是闲着顺便来捧场的观众。

09

最有意思的是晚自习。

晚自习在教室做什么?

现在想来都有点离谱。

每个班都摆个电视,关上灯,黑灯瞎火中看些还不太稳定也不太清晰的地方台节目,所谓的节目经常是某某人结婚某某人考学,甚至某某人生日,那些七大姑八大姨或者明恋暗恋对象专门付费点播的歌曲或者港台录像。

偶尔某个晚上心血来潮,大家就把教室桌椅一搬,今天搞个舞会,扫下舞盲。

10

师范的生活,没有升学考试和就业压力,所以是真正的贯彻素质教育,老师同学大谈特谈要敢于表现自己,要练好普通话,要练好三笔字,要重视音体美。

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来晨练,各班列队围着操场,跑出校园,穿过新街,一直跑到啤酒厂附近才折返。

这也许是小镇的一道亮丽风景。

11

那时候,提倡勤工俭学。

不知道是不是劳动力缺乏的缘故,全校学生都停课,外出到茶山采茶。而且一采不是一两天,而是一两个星期。

从来没有采过茶的我,背着个茶篓,跟着别人练习“拈花指”,因为新茶刚出来,就那么一点点嫩芽,一天从早到晚不停歇的采摘,看起来似乎也收获大半篓,一过秤,茶叶才几两心,都凉了半截,感觉自己都对不住学校提供的免费馒头了。

还好,随着技艺的熟练,更随着茶叶自然产量的增加,两只手“手不停蹄”的轮流抓下去,一人一天抓个好几斤也渐渐不在话下了。我们每个人都成了采茶能手。

12

当然,勤工俭学也并不是完全免费的,至少帮我们赚回了不少班费。

记得采茶过后,我们班就很豪横的用班费买了一台当时很流行的双喇叭收录机,放在教室里,装上磁带,全天课间滚动播放着时下最流行的歌曲,居然没人觉得吵。

这部收录机,一直陪伴了我们三年。

直到毕业前夕,再通过班级公开拍卖的形式,被班上一位男同学竞买走了。

也不知道,他是觉得便宜,还是要买走回忆。

当然,这已是后话了。

13

勤俭的不仅是学生,还有老师。

记得有一次,不知什么原因我们要去找校长,直接就在一排瓦房宿舍中摸到校长家,房子很小很简陋,房子校长夫人正在门口拿着个“火剪”夹着蜂窝煤给炉子换炭,就像平凡乡野农家。

14

也许,就是这样简陋的环境,远离都市的热闹与喧嚣,老师才能一心教书,学生才能一心求学。

也许,就是这样简陋的环境,这样简陋的蒲师,这样简陋的羊楼洞,才更令人难以忘却。

相关文章

  • 羊楼洞

    我遥望星河的灿烂 中西文明碰撞的旋律在歌唱 我脚踏青青的石板 茶马古道奔驰的汗香在弥漫 一带一路 我的家乡,我的梦...

  • 羊楼洞

    古街有些破旧 那是一部线装的历史 透过老屋的天井 回放一些久远的故事 雨水滴滴嗒嗒 似在叹息曾经衰落的过往 又似在...

  • 游记|赤壁-岳阳行(5)

    (5) 从赵李桥镇出发,乘坐三轮车,大概十来分钟便到了羊楼洞。 羊楼洞如果从行政上来讲,应该叫做羊楼洞村,而不是网...

  • 羊楼洞奇案

    羊楼洞奇案(一) 民国二十年端午清晨,羊楼洞“仁兴号”后院传来一声“死人了”的惨呼,惊醒了还在睡梦中的镇民。 现在...

  • 羊楼洞奇案(完结)

    羊楼洞6条人命,竟成悬案,久而未破。1934年,日军进犯羊楼洞,烧毁房屋千间,当地制茶业大受打击,商人纷纷离去,羊...

  • 民国时期的羊楼洞茶厂,关于工头与女工的那点事

    羊楼洞的繁荣决定了这里的教育无比超前。据《蒲圻县志》记载:1904年(光绪30年)9月,羊楼洞设立了高等小学堂,学...

  • 喝兴商砖茶,加点历史更有味道!

    “兴商”诞生于羊楼洞 1936年《史地社会论文摘要月刊》 [第2卷,第5期]陈启华著作的《湖北羊楼洞区之茶业》记载...

  • 游记|赤壁-岳阳行(2)

    (2) 这次去赤壁,为的是一个关于茶叶的古镇——羊楼洞。 羊楼洞位于赤壁西南,从这里可以乘大巴到岳阳,也可以在赤壁...

  • 可恶的病毒

    真要命!现在各区都在准备迎接解封的到来,我们小区却又发现2个羊。下午,有羊的楼洞整楼洞的人全部被接走。唉! 看来咱...

  • 明清时期全国最大的农村商贸特区竟然是羊楼洞

    茶区即特区 羊楼洞茶区,包括鄂南的蒲圻、崇阳、通城、通山、咸宁等县以及湖南的临湘、江西的修水,由于羊楼洞是国内外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最是难忘羊楼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nnb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