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一周记

作者: 罗Amy | 来源:发表于2019-02-11 11:38 被阅读95次
    过年一周记

    一周记,记一周,碎碎念,点点记……

    除夕记: 年 · 味

    我想,在除夕这天,家家户户都是热闹的。尽管经常听到很多人抱怨现在年味不如从前,但是过年的传统依然在延续;父母早早地就起来忙活了,厨房里一会儿响起“咚咚咚”的切菜声,一会儿又听到“哗啦啦”的流水声,蒸笼在“咕噜咕噜”冒着热气,油锅也在“滋啦滋啦”地唱起了歌……

    这样热闹的场景相信大家一定都觉得非常熟悉,而此刻我在干嘛呢?门外贴春联是我每年的固定任务——大红春联贴上门,祈盼一年好意头!

    以前我们会用电话、短信相互拜访,但现在微信和红包一定是少不了的,手机铃声叮叮咚咚地不时传来朋友们的祝福,有人矫情地说: “群发的祝福我不要。”但我却仍然十分珍惜每一个人发来的祝福,是群发的也好,是个人专属也好,都在送达手机里的那一刻,将我们再一次连接在了一起。

    此刻,从厨房里飘出腊肉腊肠的香味、辣子鸡的辣味、小米飵的甜味,油焖虾的鲜味,真是让人垂涎三尺啊!而从楼下偶尔传来的鞭炮声更是让我按捺不住地激动!

    小时候,我最盼望的就是过年,因为过年意味着好吃的美食、好看的衣服、炫目的烟火,还有期盼很久的红包,和小时候一样,我依然盼望着过年,但不一样的是,现在的我更在意过年的那份寓意: 是忙碌一天之后品尝美味的幸福,是一起收看春晚节目的温馨,是等待守岁钟声响起的激动,是迎接新年,展望未来的期待……

    每年的过年传统还在延续着,但我们总在那些年味中悄悄改变着,2019,愿“猪”福常在,“猪”事如意!

    过年一周记

    初一记: 登高 · 望远

    每年初一,我们全家都会去爬山,离家最近的东山是我们的首选。

    说是“山”,其实也只是一个海拔不高的小山坡,可这里却留下了我很多幼年时的记忆,毕竟这是我从小生活的地方呀!直到现在,我还能依稀记得在山腰处有一片空地,人们每天都会在那里跳舞、遛鸟、练拳、聊家常,有时还会听到人们对着对面的崖壁练嗓,据说这样可以锻炼肺活量,这些自发的活动通常会从凌晨6点一直持续到中午12点,那一片空地,是人们信息交流的集散地,也是孩子们自由玩耍的乐园。每次爬山,我都喜欢一鼓作气跑到山顶,因为那里可以俯瞰从公安厅到蟠桃宫的景色,儿时的我曾经天真的以为那就是整个世界,虽然现在我早已看到了更广阔的风景,但登高望远却已经植根为一种习惯。

    在东山上有一座庙,常有人去那里烧香,虽然不及大寺庙的旺盛,但也算得上是香火不断。在中国人的习俗里,“求神拜佛”恐怕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了。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那一缕缕舞动向上的白烟,其实就相当于传播的媒介。这尘世间所有大大小小的心愿全都要借助缭绕上升的青烟送达上苍,不论地域,不论语言,只求心诚则灵——2019,感恩已有,祈愿更优……

    过年一周记

    初二记: 流连光影,流浪地球

    过年期间的电影院是个人气爆棚的地方,几部贺岁大片轮番上映,科幻片、搞笑片、儿童片……满足了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观众的观影需求。我虽然是提前预订了年初二《流浪地球》的票,但还是为不能购买到自己习惯的观影位置而感到有些小小的遗憾。

    我想很多人一定会因为《流浪地球》爱上国产科幻类电影。从科幻的角度来看,它的科学假设堪称严谨,甚至可以作为科普教育来学习;从从亲子教育的角度来看,影片所表现出的亲情、友情也足够走心,更何况制作精良,极具视觉冲击的画面也足以值回票价,所以晚上挨劳问我要不要再看一遍时,我想也不想就满口答应了,并且戏称之前看的第一遍叫做“预习”。

    有人问我: “这部电影真的这么好看么?”呵呵,我想他们好奇的除了电影本身之外,大概还有“看同一部电影值得么”这样的疑问。

    我想,应该是值得的。我的人生阅历简单,看过的人,经历的事其实并不多,但电影却为我打开了认识这个世界的一扇窗口。在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里,我们跟随主人公一起感受人间冷暖,体验悲欢离合,甚至光怪陆离,甚至荒诞不经,也许有人会不屑,因为大屏幕所呈现的世界太过虚幻,但谁又能否认它们都来自于真实的生活呢?

    而对于我来说,无论看几遍,我总会沉浸在相同的剧情中哭泣和大笑,这大概就是电影的魅力,让我在那个光影闪动的世界里体验着不一样的人生,也看到了更多的可能,然后在影院灯光再次亮起时,再重新爱上这个现实的世界。

    过年一周记

    初三记: 放肆吃喝,然后再想减肥的事

    过年是免不了各种吃吃喝喝的。而自诩“小猪宝宝”的我对于各种食物更是没有半点抵抗力,美食当前,我总会不断提醒自己: “够了,吃完这口就停嘴。”但很快又会忍不住放肆吃喝起来,然后在第二天胆战心惊地站在体重称旁边,却再没勇气站上去——是的,我想那上面的数字一定是惨不忍睹的。

    我始终觉得,拒绝美食是对烹饪者的伤害,更是一种灭绝人性的行为。老话常说: “饮食男女,食色性也。”将“食”放在首位,总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毕竟“民以食为天”嘛,所以我对那些为了控制体型精确计算着食物卡路里的行为嗤之以鼻,如果要在减肥和美食之间做出选择的话,那我只能去选择做一只能吃能睡、吃嘛嘛香的小肥猪咯。

    至于减肥,那就等吃好以后再想好啦!

    至于何时减肥,嘿嘿,那是更以后的事情啦……

    过年一周记

    初四记: 品读 · 悦读

    这两天阅读提速,居然按一天一本的速度看完了两本书,算起来这一周可以完成四本书,按这速度,估计二月份会大大超出原定的阅读计划。

    提到阅读的好处,我想很多人都一定有着自己的理解。而对于我来说,这或许算是从小养成的习惯。据说小时候我只要一哭闹,就会被大人们带到书店门口买一本书,然后就会立即停止哭闹。我是说不清究竟是来自书店的吸引,还是书本身的诱惑让我停止哭闹,但或许从那一刻起,我便和阅读结下了不解之缘。

    有朋友问我: “你喜欢看什么类型的书?”

    呵呵,其实我也说不上来。在不同时期,我有不同的阅读习惯文学、历史、哲学、艺术、传记、科学,偶尔翻翻绘本和漫画,虽然偶尔会换口味,但每天总要读上几页才能安心。

    有一天,我和挨劳闲聊: “如果我当初没有看过《三体》,也许就不能和你接上话,如果你不喜欢看书,那我们就不会遇见了。”

    他想了想,说: “也是。”

    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人生中的每一步其实都算数”吧,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就像路灯一样,虽不够闪亮,但点点微光总会在某一刻护送你遇见那个同频的人。

    过年一周记

    初五记: “百无一用”的暗香

    央了很久,终于获得“放风”的批准: 到古镇走走。

    古镇变化不大,穿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仍然可以看到那些那熟悉的卤猪脚、玫瑰糖、鸡辣角、香辣脆……乡音未改,但已经带上了很浓的商业气息。

    穿过一条小巷,眼前出现了一个热闹的集市,在集市的一个角落里,有一座个名叫“百无一用”的二层小书屋,走进去,里面安静悠闲的氛围和外面的喧闹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除了各种畅销书以外,还有很多贵州本土出版物,这也算得上这个小书屋最大的特点了,而从书籍的选择和摆放,房间的布局和设计来看,都让人看到了书屋主人的良苦用心。

    我一直以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实是一份妙不可言的缘,我们甚至不必亲眼见到对方,也可以建立起一种联结,就比如读者和作者,可以借助一本书进行思想的传播,精神的交流;又比如此时的我们和这个素未谋面的书屋主人,不用见面,也大抵能感应出彼此的品味和兴趣。

    而将这种联结推演开来,我想这个世界可能会因为这些关系变成一张密密实实的网,虽然看不见,但却让我们真实地相互联系着,彼此呼应。

    所以,远方的你,未曾见过的你,久未联系的你……现在能和我呼应上么?

    过年一周记

    初六记: 岁月的意义

    晚上和挨劳聊电话,他和我提到了新《喜剧之王》,提到了中年人的尴尬:

    “年轻时有冲劲,有精力,可是并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里,现在到了中年,总算知道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在哪里,但是精力不够了,而且感觉时间也不够用了……”

    我想这大概是所有中年人都会面临的一个人生矛盾吧。

    年轻时的我们,总以为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挥霍,于是想读的书和想做的事,都“再等等吧”;也以为还有很多的机会可以试错,所以做错的事和错过的人,都“以后再弥补吧”;即使感到迷茫,也不必担心,因为“还有时间去思考”,即使走了弯路,也不用放在心上,因为“还可以慢慢来”。

    唉,现在想想,偶尔也会感叹“年轻真好”,人到中年,似乎真是走到了尴尬的十字路口: 前途未卜的职场,未来家庭事业的双重压力,年华不负的人生困境……曾经积累的人生经验,有可能在一夜之间变得一文不值;想要重新学习一门新的技能,却发现那份意气风发早已被琐事消耗殆尽;似乎每条路都有机会,但都让人感到压力重重,希望渺茫;想要放手一搏,可却在没了年轻时的那份冲劲和果敢……这大概就是中年人说不出口的“丧”: 无法抵抗自然规律,却不得不承受着两头夹击的焦虑。

    中年人,真的活的这么狼狈么?

    其实不然。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虽不再像年轻时那样的张扬,却活得更通透,看得更明白,懂得克制情绪,学会了与岁月和解,这份用人生阅历积淀而成的豁达,是20郎当岁的小青年们无法拥有的人生资本——毕竟,“咱没白活这么大岁数”。

    过年一周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过年一周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nxq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