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文/Listen雷森21
职场是很好的平台,让每个人有机会在里面把自己尽情的呈现,于是有人一路高歌着攀升,有人唯唯诺诺的嘤嘤,模棱两可,但也形形色色。
职场的主角自不必多说,他们在里面游刃有余,从不抱怨环境,而资质相对较弱的职场配角们想力挽狂澜改变状态,在多变的环境里,要想转劣势为优势就异常的困难。
可困难在人们的心里,却从来都不是阻拦,只是如何跨越困难才困难。
表达能差,就读书、写作......去学习如何表达;
脑子不好使,就读书、看戏......去学习怎样待人接物;
学历低,就去学习外语、考证书......丰富自己的履历;
做事维诺,就练习大声说话、充盈知识......让自己更有底气。
把目标明确出来,然后具体的去靠近。想出来的办法,永远没有最终做得到好看,这或许,就是解决困难最好的办法。
或长或短的跳槽、转行,也是人们手中的筹码,工作份数的多少,其实并不能代表一个人是滞忠诚度差、心态能力差,亦或者阅历多、抗压强。
它更多是给人们为自己找寻表达观点的立场,比如我看好你、我赞赏你,即便你不断的跳槽、转行,我也会对你表达:你的阅历多或者有能力接受新事物、新挑战。
所以很多时候重要的在于,即便不断的跳槽、转工被当作一个劣势去评价,我们也要在工作中或者待人接物时的经历里,一定让自己要有所沉淀和收获。
不要辜负了还在青壮年的时光,也不要坐实了它被视为一个劣势的情况。
职场以外还有职场,有些人的副业比主业发展的还好,赚得更多、对个人的能力与成就感提升的也更高。
所以主业工作——无论他是否有副业同时在发展——其实更可以看作只是一个人所身处的、可展示自己的平台之一。它不能全然的束缚一个人,因为这里面还有平台的老板的发展意向、与团队的同事之间相互配合与制约在对这个人产生影响。而这当中的所有因素,与外界的环境,任谁都是不能全部掌控的。
所以,任何一个工作平台有没有更好的发展前景,也不是一个人追随的终极目标,不那么的值得一个人压上全部的“赌注”,他更应该去寻找符合他自己本身能力与意愿的发展方向,和创造、修调周边的人与环境,让它们配合与服务着自己的发展意向。
当然,职场也是生活的缩影,工作只是工作?不,从来就没有单一的发生。
曾有一位朋友,遇到过这样一位老板(朋友是男生,朋友老板是女生),也不太注意上下班的时间安排,也没有多顾忌男女有别、及上下级的身份关系,搭车、买单、醉酒后全部要朋友管......,如果严格的讲,一切基本上都超出工作范畴,但他老板的态度就是都很理所当然。
朋友总愁着问应该怎么办,想想要不辞职算了。他说他想不透他老板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怎么想的,或者什么都没有想,一个人,只要什么都不想,谁也别想猜透他。
我们一众也陪他犯愁,有的说让他改变自己的生活作息,至少是现阶段的一大段时间里,比如他老板这个时间要去城东,可他就是有急事,不可抗力的需要去城南;哪怕朋友给她订几次车,为她安排。尽量循序渐进的在几次里面,结束这种非工作的关联。
我们几个朋友还对他说,让他尽量在以后的所有不可避免的相处中,也要注意要让他的老板自己去付钱。不是说朋友小气或者他老板占便宜贪钱,更多的只是为了划清关系的一条界限,这也是一个重要的细节,否则以后他老板又习惯让朋友为她订车,她还是会不断的占用朋友的时间和金钱,对朋友来讲,终究还是算没有逃过,甚至比之前付出更多。
我们都觉得,尽量不要去关联关系、加深关系,她应该自己付钱、自己处理事情的时候,就耗到她自己去处理。如果对方在过后、或者其他场合言语指责,朋友也做好了辞职的打算,也就没有什么特别需要顾忌的了。
很多时候,我们总想着怎样可以体面、委婉的去拒绝外界给予我们的一切不喜欢,但并没有再去深刻的思考一下,对方为什么做不到一点委婉,哪怕他们只是做不好委婉,也能让我们感觉得到。所以如果我们真的感觉不到,那么哪怕对方表现得客气,他也只是在表演客气,不然,怎至于令我们为难。
当然,转换角度一想,也同样又是很多时候,我们更应该认清自己的位置,对方或者并不是我们的“好朋友”,因为任何一段健康、友善的关系,从来都不是单方面在断定。
相处有度,与人与己留有一点边界感,或者我们能走的更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