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力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紧张的学习,繁忙的工作,加之缺少运动,使得一些人常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故此,有关医学专家提醒人们正确地运用人体力学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以获得舒适和安全,减少疲劳和伤害的发生,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人体力学是指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如何维持和掌握身体正常的平衡,使身体各部分正常作用并保持合适的身体姿势,预防和纠正不正确的身体姿势。正确的姿势有助于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进行,且只需最小的能量输出,就能发挥最大的工作效能。而不正确的姿势,易使肌肉产生紧张和疲劳,严重时可造成肌肉、肌腱的劳损,从而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美女技师按摩,24小时上门
广告
据北京友谊医院专家介绍,人体力学是将物理学中的力学原理应用于人体活动。人体的活动是由骨、关节和骨骼肌共同完成的,它们在神经的调节和其它系统的配合下,对身体起着保护、支持和运动。在运动中,骨骼起着杠杆作用,关节是运动的枢纽,骨骼肌则是运动的动力。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动作主要使骨骼绕轴旋转。绕轴旋转可引起杠杆作用,人体的活动主要是杠杆作用,而且与姿势有密切的关系。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用杠杆作用的原理,用较小的力举起或移动较重的物体。主要有三种基本形式:
第一类杠杆(平衡杠杆):支点位于作用点与阻力点之间。可用小的作用力克服大的阻力,如:枕环关节为支点,颈后肌牵拉为作用力, 头重为阻力, 可借这种杠杆来调整人体姿态,以维持头部的平衡。在人体这类杠杆很少。
第二类杠杆(省力杠杆):阻力作用点位于作用点与支点之间。如:人用脚尖走路时,脚尖是支点,踝关节跟腱为作用力,人体体重落在两者之间的踝关节上。这杠杆运动幅度小,但效应大,用较小的力就足以支持体重,所以省力。
第三类杠杆(速度杠杆):力点作用于阻力点与支点之间,是人体最常见的杠杆运动。如:手持重物时肘关节弯曲,肱二头肌作为作用力,手部重物为重力,肘关节为支点,动力臂短于阻力臂。这种杠杆虽然很费力,但却赢得了速度和运动范围。
人体的平衡是比较复杂的。当人平卧时,身体是稳定平衡的,因重心低,支撑面大;当人站立时,身体平衡的稳定性就小,因重心低,支撑面小,重心高,重力线经常变动;当人弯腰活动时,两脚应根据活动情况向前后或左右分开,以扩大支撑面,使重心保持在支撑面内,以保持身体的平衡。
人体肌肉的活动和维持平衡也有关系。人体平衡的稳度愈大,需要肌肉付出的力就愈小;相反,人体平衡的稳度愈小,需要肌肉付出的力就愈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