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全岛大约有200间独立书店,它们规模不大却很迷人,因为这些书店就是店主人的灵魂延伸,拥有各自的气质与脾性。他们可能是暧暧内含光的哲人、接地气的文史工作者、好客爽朗的邻家女孩。
独立书店做的事早就不只卖书,就算你不爱阅读,仍能上门吃饭、喝咖啡、住宿、听讲座。书的本质,店的定义,在这里拥有无限弹性。
【台北】爱阅二手书坊
支持身心障碍者就业的二手书店,老板石皓文说,开这间书店,是他这辈子唯一一件持续在做的好事。
石皓文从学生时代开始混帮派,持刀砍人脖颈讨债被判8年徒刑。他出狱后因颈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开刀后双腿无法使力,手脚日渐弯曲退化。
他做资源回收时发现二手书价值,开书店后,将心比心身心障碍者找不易找工作,长期透过社福机构媒合聘请身心障碍员工。书店几经亏损、倒闭、搬迁,他仍坚持这个信念。
【新北】无论如河
无论你盼的是热烈拥抱或不被打扰的自在,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疗愈时刻。
这间解忧书店由4位「书店女工」秀眉、阿勇、雅铃、小绿一起经营。她们在书店办理护病议题、身心灵疗愈的讲座与活动,透过「一人一故事剧场」交换生命故事,在护理工作环境中疗愈自己、推己及人。
【新北】灿烂时光:东南亚主题书店
张正、廖云章夫妻决定开一间东南亚主题书店。这里的书只借不卖,书源来自「带一本看不懂的书回台湾」活动,鼓励到东南亚旅游的民众带书回台捐出。
【台中】鱼丽人文主题书店.鱼丽共同厨房
31岁未婚生子,让苏纹雯的生命就此转折。育儿的甜蜜、单亲妈妈遭逢社会性惩罚的辛酸、从阅读获得的救赎,让她创办鱼丽后,将书香、菜香、社会工作平台三种角色合一,一本好书、一道好菜、一次社会资源的转介,对身处艰困之人而言是及时雨,甚至能救命。
鱼丽的选书涵括亲子、青少年、饮食文学等;上桌的料理,是苏纹雯与主厨陶桂槐走进朋友、客人的厨房里亲学。
【嘉义】勇气书房
前份工作做了16年,安逸又规律,却让陈秀兰萌生「这辈子只能这样吗?」的中年焦虑。离职后,爱看书的她决定开书店,筹备期间曾去书店当志工,整天没等到半个客人。个子娇小的她,一旦下定决心,现实再骨感也不会退却。书店开了,以勇气为名。
【高雄】等闲书房
汤若瑜父女俩一头栽进二手书产业,仿佛误入丛林小白兔,第一年的营业额惨到让汤爸不敢退休。直到一位书店前辈点醒「不能只卖你喜欢的书」,让汤若瑜渐渐摸索出收书、卖书窍门,拓展收书版图,翻译小说、经典文学、艺文、文学、旅游类书渐渐充实书架。
【宜兰】小间书菜
旧谷仓改造的小书店,既卖书,也卖菜,还能带着家里的二手书来以书换菜,是实体食粮与精神食粮的美好交会。
7年前,为了扭转一成不变的生活,也为了有情绪与语言障碍的儿子,江映德与彭显惠带着一双儿女从台中搬到宜兰定居,透过友善耕作小农社群「俩百甲」租地耕作,加入友善农业行列,彭显惠也在这里圆了开书店的梦想。
以书换菜标准由彭显惠自由心证,比如三本小说、一本诗集能换走一颗高丽菜心、两颗番茄、两棵花椰菜与花生糖,但要是带了彭显惠不收的书,就什么也换不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