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不教的教育》读书打卡第33天,第二编让爱流动——成长与升华,第

《不教的教育》读书打卡第33天,第二编让爱流动——成长与升华,第

作者: 林子的阅读时光 | 来源:发表于2023-06-07 22:27 被阅读0次

    【金句摘录】

    1.家庭是一个系统

    首先指出家庭是一个系统的,是全球著名心理治疗师萨提亚,她发现每一个人都有一些固定化的思维习惯和人际沟通方式,由于大人的生存姿态比较物化了,孩子就会在父母的夹缝中求生,产生自己的应对方式。

    家庭系统是在寻求一种平衡,这无形中会塑造个体,使个体形成一种生存模式,这种模式尽管可能极不健康,却是在长期家庭互动中找到的最佳适应方式,而在心理治疗中仅仅针对个体产生作用是没有用的,应该着眼于整个家庭系统的改变。

    2.家庭系统的影响超乎你的想象

    德国著名心理治疗师海灵格是另一位倡导家庭系统的治疗师,他首创一种家庭系统排列的心理治疗方法,同样引起了全球性的轰动和广泛的追随。

    海林格认为,家庭中每一个成员彼此连接,形成一个动力系统,保持一种动态平衡。如果其中一个成员出现问题,必定是整个系统失衡的缘故,如果系统失衡,系统终于会牵引着每一个成员,做出一些不可思议的,甚至连当事人自己都说不清楚为什么的举措,去追求系统平衡,而这种追求重新平衡的举措,对当事人是具有伤害性的,所以一个有心理问题的家庭成员,是这个家庭系统的牺牲品,孩子是系统中最薄弱的环节,他们常常成为系统问题的牺牲品。

    在家庭系统中年幼的孩子,因为自身认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都是最差的,所以常常成为家庭系统,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系统一旦被扰乱,孩子就成为受力点和突破口,受伤在所难免。

    3.心理学意义的新家谱

    我们目前的主力家庭是父母及独生子女的三口之家,还有部分是祖父辈和父辈和松贝组成的五口之家,但这可能并不是家族的全部,还有一些被忽略被遗忘,甚至没有血缘关系的成员,也要算在这个家族里。这些人虽然表面没有和着三五口人生活在一起,但是他们却以某种不可思议的力量,在影响家庭里的每一个人,尤其是孩子们。

    只要是影响这个家族的其他成员,就算是无疑是的,影响他们就属于家族系统的成员,是否属于家庭成员,并不取决于家族的信仰和决定,而是在于他对家庭的影响,这就是我们说的有心理学意义的新家谱。

    死产的孩子

    父母的婚外情人

    配偶前次婚姻中的孩子

    四系统失衡,有人未获得尊重

    尊重系统中的所有人,是系统达到平衡的决定性因素,对系统来说,每一个人都是必不可缺的,具有同样价值的,无论你是一个家族的长者,还是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无论是挣钱支撑整个家庭的人,还是照看家庭生活的家庭主妇,无论是勤奋上进的给家庭带来骄傲的人,还是散漫放纵给家族带来羞耻的人,都是需要得到同样的尊重,因为无论高低贵贱,生命本身的价值是等价的,如果有人,被排斥在外系统中的年轻人就会去认同他们,因而感受到很大的痛苦。

    我们常见的系统失衡是父母双方之间没有相互尊重,或者对祖父母被缺乏尊重。

    只有属于系统的每一个人都被大家摆在心中受尊重的位置时,家庭的成员才可以体验整和完善。

    5.家庭系统的薄弱环节,年幼的孩子最受伤

    孩子天生是家庭系统的忠实信徒,他们在潜意识的支配下,会力图去修补或纠正系统的错误,甚至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如果家庭成员的权重一致,孩子就会当自己是个砝码跳到天平,翘起来的一端有家庭成员被遗弃,遗忘或者漠视那个人反而会成为孩子的追随的对象家庭系统内发生了不公平的现象,但是成年人没有承担责任去纠正忠诚的孩子,就承担起这份不属于他的使命,用他的命运去重演以前发生的事情。

    孩子性格形成站在弱势父母一方

    在父母孩子所构成的家庭三角关系中,最理想的关系是三边阵性关系有人把它描述为等边三角形关系,但是大多数家庭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父母关系不平衡,后孩子为了家庭系统的和谐,自动占到弱势的父母一方,以增加其群众和另一方取得平衡。

    孩子心身疾病纠正家族系统错误的企图

    孩子的忠实最终表现在对整个家族的忠实,一个家族的丑闻或者秘密,对孩子心理健康的破坏性极大,一个家族中被排斥被遗弃,被忽视的人却能影响到年幼的孩子,让孩子在自己并不自知的情况下去重复那人的命运,一个死去的亲人,他有可能是双亲,也有可能是夭折或堕胎的兄弟姐妹孩子,会有追随他而去的潜在愿望,让自己莫名其妙的得病,活得不自在。

    只有当尊重系统内每一个成员,尊重他们的生活和选择,并且承担起应有的责任,让系统的扰乱在发生知识就得到妥善的处理,生活才会恢复平静,孩子才受到真正的保护。

    6.父母沟通姿态影响孩子

    父母的生存姿态营造了一种家庭氛围,孩子在和父母互动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生存方式,萨提亚总结出4种不太健康的生存姿态,为人父母者可能对照,看看自己是哪一种沟通类型,每一种沟通方式都有自己的宿命和配偶一起塑造着孩子的命运。

    讨好型

    讨好型是一种常见的沟通模式,一个讨好型的人总希望自己能让别人开心,让别人满意,只有这样他们才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可以为环境所接受。

    指责型

    与讨好者形成互补的沟通方式,是指责型指责的对他人,横挑鼻子竖挑眼认为凡事都是别人的错。

    超理智

    超理智的人总是表现的一本正经,面部毫无表情,保持非人性的客观,为了达到绝对的客观,他们常常把自己或者别人的话中设计感受的部分全部去掉,变得不牵扯个人色彩,例如将我今天觉得很冷,变成今天天气很冷,这样是不是变得绝对正确?严重的超理智者可能还会加上一些定语状语等形式,今天天气零下10度,风力4~5级,人体感觉会很冷,一切都是无懈可击。

    打岔型

    打岔型是超理智的,对立面超理智的人通常沉默而稳定打岔型的,人则似乎一刻都不能保持静止,他们企图将别人的注意力从正在讨论的话题上引,开他们不断变换想法,并且希望同一时间做无数的事情,他们不能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件事上,同时也难以集中注意力他们的姿态和动作,总是显得不合适宜多动并且毫无目的。

    每个人都是混合体

    每个人都不仅仅只有一种类型,大部分人具备几种类型,在不同的情境下表现出不同的类型来,不过每个人可能有一种主导类型或者最常出现的类型。

    父母生存姿态对孩子的影响

    如果父母的生存姿态或沟通方式是不健康的孩子一定会受到影响,因为父母的生存姿态经过了很多年的沉淀,已经相对固化,而孩子则相当于在一片白纸上作画,因此孩子通常是一个家庭的平衡者,而且孩子因为自己的生存能力低,对系统的稳定有着强烈的需求,所以他一定会尽自己的全力去平衡整个家庭,这样一来孩子必然成长出一种不健康的生存姿态。

    父母最好表里一致

    言语表达是我们的意识的一部分,并且可以反映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而情感则常常反映我们的现在。差异常常出现在这里,讨好指责,超理智和打岔,这些沟通方式都在表达貌似真实的自己,最终却只是传达出相互矛盾的信息。例如讨好者,在情感体验时,愤怒时,依然会说出甜蜜的,让人愉悦的语言,指责者内心体验恐惧,语言的表现却在强势的超理想着的情感有着倾向,而语言却要表现客观公正,打差者心理体验,对沉重的恐惧,却表面表现的,轻松愉悦他们,要么已经忘记自己的真实情感,要么感到流露自己的真实情感是可怕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教的教育》读书打卡第33天,第二编让爱流动——成长与升华,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peo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