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170

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170

作者: 秋一梦 | 来源:发表于2023-08-03 17:20 被阅读0次

第二步:倾听他人的情绪,试着用一些词来读出他人语言背后的感受,比如:“我感觉到你很生气,不知道对不对?“我感觉到你心里很难受,是这样吗?”

要准确读懂他人的情绪,需要我们自己的情绪状态平稳,不被对方的情绪激惹或者卷入。要做到这一点,除了日常的情绪管理训练外,还可以在对方表达时、提醒自己是陪伴者和倾听者,而不是法官、老师或者智多星。

同样推荐一部很棒的电影给大家——获得第86届奥斯卡最佳剧本奖的电影《Her》。故事说的是:一个婚姻失败的男子西奥多,爱上了电脑语音系统“萨曼莎”,因为萨曼莎永远那么平和、温柔,可以感受、体察和回应西奥多所有的情绪。而西奥多和妻子之间却充满了指责和怨恨,相互都感受不到爱与理解。因为被萨曼莎温柔倾听和同理过,西奥多的内心也渐渐成长起来,拥有了平和的力量。

希望你也能拥有平和的力量,更温柔地对待自己和他人。

第三步:问问对方:“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吗?”请记住:不要急着给建议,不要走到对方前面、而是真诚地走在TA的身边。TA才是自己问题的解决专家,你能做的,就是倾听、陪伴和回应。

这三步,听起来简单做起来难,最难的不是技巧,而是我们态度的转变。当你真的把自己从法官、老师、专家的角色里拉回到陪伴者的角色里时,同理心就有机会从你的心里长出来了。

第二个朋友的困扰和第一位朋友正好相反,她想知道同理心太强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她说:”我觉得我是一个同理心很强的人,总是能对别人的遭遇感同身受,尤其是那些不好的或悲伤的事情。所以经常只要听说或者看见一些不幸的遭遇就会很难受,就好像那样的事情发生在我身上的那种难过的心情。比如我只要看到老爷爷或老奶奶在街上卖菜我就忍不住要红眼眶,忍不住想上去帮一把……总是这样被同理心弄得很难受怎么办?“

这种情况,心理学上称为“过度共情”,常常发生在高敏感人群身上。高敏感一方面跟遗传有关,心理学家ElaineAron研究发现,世界上大约有20%的人,擅长捕捉各种各样的情绪细节,对任何细微的外部刺激都非常敏感,会产生强烈的反应;另一方面,家庭教育环境也会影响到儿童成年后的共情能力,如果家庭成员之间彼此过度关注和投入对方的情绪和生活,就会影响到个体的独立性,这种现象叫做过度卷入,也被称作心理卷入程度过高。而习惯了这种方式,就会带着这种习惯去应对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过度卷入的人常常会意识不到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处境之间的界限,容易过度担责。

如果共情能力太强,尤其是女性,就很容易受到他人情绪的影响而心绪难宁,还有可能到处主动帮忙、往往把自己搞得很累。

要减少过度共情,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情绪来自什么,是因为对方的遭遇触碰到了自己的伤口、你把自己投射到了对方身上,还是发自慈心的悲悯。如果是前者,这正好是一个自我探索和成长的机会;如果是后者,那么不妨加入慈善公益组织,让自己理性利他、同时获得专业、系统的支持。助人的同时,要不断问自己:这是我的需要还是对方的需要?是我无法忍受身边的人情绪不好带来的紧张和焦灼、我想保护自己、所以才急于提供帮助改变对方;还是对方真的想要改变呢?

其次,要发展出健康的人我边界,因为,每个人只能为自己的情绪负责,倾听和共情对方,同时把对方的情绪还给对方、而不是背在自己身上,相信对方自我解决的能力,才是真正的帮助。

最后,分享一个台湾慈济慈善基金会的小故事:一位银行高管谢景贵,看到慈济组织在世界各地的慈善援助报道后,不以为然,认为“台湾都救不及,为何要跑到国际上去”。于是他挑战性地问一位年长的志工:“假设台湾的山上或者海边有一个还没有救到的人,你们怎么办?”学法律的他自以为这个刁钻的问题会难倒对方,没想到,头发花白、小学都没有毕业的志工阿婆一听,马上抓着他的手急切地说:“阿贵啊,真的吗?赶快带我去,在哪里?我们去救他!”谢景贵说:“当时我一下子就呆住了,完全被打败了。”

打败阿贵的,是阿婆比同理心更深情的悲悯心,它来自无条件的接纳——既接纳自己所做有限,也接纳对方的挑衅,所以,才能不被情绪牵绊和纠缠、不落入思辩的陷阱、踏踏实实去做当下能做的事情。

相关文章

  • 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4

    如何拉近跟自己的距离呢?最简单而又最基础的,是从认识自己的生理自我,与自己的身体重新建立觉知和连接开始。 现在我要...

  • 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2

    这个游戏,你可以邀请家人朋友一起玩,但一定要记得:游戏的目的不是审问和评判对方,更不是给对方贴上某个问题的标签,而...

  • 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6

    周三早上,你饿着肚子赶去公司开会,领导正发言的时候,你的肚子突然“咕咕咕”地叫了几声,你尴尬坏了,赶紧干咳几下想要...

  • 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7

    每个人都有自己或大或小的圈子,要了解自己的社会自我需要,可以通过朋友圈来帮忙识别。 看看你发的朋友圈信息,哪一类型...

  • 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1

    认识自己是我们的第一站。在开始学习之前,我想先请你们思考一下,你认为心目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你觉得,那是你真实的样...

  • 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3

    如果我问你,你认识你自己吗? 也许你会说,“当然啦!我叫某某某,身高1米6,大学三年级”。可是,这真的就是你吗?上...

  • 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5

    今天分享一个关键词:身体主权。 身体主权,是说一个人对自己身体的拥有、支配、和可控权。如果在生理自我的发展阶段,这...

  • 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8

    如果说,生理自我的发展阶段完成的命题是“镜子里的我是谁”、体验到“宝宝肚子饿”;社会自我的发展阶段完成的命题是:“...

  • 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21

    每个人的未知我区域,都存在着没有被探索和发掘的潜能。要找到并且善用它们,我们可以这么做: 首先,通过自我觉察、清理...

  • 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22

    今天,我们敲开第二枚彩蛋,听听一位朋友的留言: 这位朋友说:“我总是很在意别人的想法,所以每次说话、做事都会斟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17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pimpdtx.html